京城有谚:
近支排宗室,宗室排满,满排汉,汉又分派,相互排挤。
一句谚语,完整总结出上层鄙视链,生动而形象。
内讧、内耗、内斗,内室操戈,这是每个王朝走向末年,即将覆灭的不变定律。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在传统纪年干支历中,今年又为甲子纪年中的午马年,故而俗称:“甲午年”。
二月,立春。
一点新翠,缀于红墙黄瓦,柔水春光,化作绕指余香。
坤宁宫后的御花园,宫女太监们忙忙碌碌,穿成一线。
“院中白皮松,墙外玉叶梅,杏风吹入宫,海棠漫玉容,绝妙,绝妙呀...”
“国公,好雅兴呀。”
“呀,是翁师傅啊,久仰,久仰。”
“辅国公客气,客气。”
春意漫漫的天一门前,一老一少恭敬行礼,寒暄片刻后,一灰色马褂青年太监,从内门稳步迈出。
“皇上有旨,宣王公大臣们入园觐见,满蒙行左,汉臣走右,不得拥挤吵闹,钦此~~”
随着尖细音落,大门缓缓向内敞开,满汉三品以上官员,以及王爷侯爵们,皆按谕旨所述,分成两列,依次进入园内。
服饰各异的两支人流,沿着卵石小路,在御花园中蜿蜒前行,不时有人开口赞叹园中的灵动秀美。
昆明湖畔,二十余张紫漆描金长方桌分列排开,方桌左右各设两张文竹方凳,桌子间留一两人宽的沏茶通道。
众人见光绪从湖边踱步而来,他头戴红绒结顶冠,身穿石青常服褂,脚蹬缎面皂靴,面带笑容,悠闲自在。
“诸位爱卿,入座吧。”
众人行礼毕,光绪落座上首宝位的同时,掌心向下,摆手示意。
待众人坐定,太监们人手端着盛盘,为每桌递上一壶由梅花瓣、佛手片和松籽仁烹制成的“三清茶”。
随后,宫女们将红彩瓷杯分发每人,接着又点上一盘沉香,放置一盘时令水果、一盘酥饼糕点。
霎时间,湖畔萦绕着阵阵清幽茶香,混合着淡雅燃香,再伴着湖面清风拂面而来。
顿时,在坐之人无不觉得心旷神怡,静气纳神。
“朕今日设宴,一为赏花赏景,二为谈话谈心。
诸位想必也都看到了,茶宴今日邀请的,都是栋梁之才、肱骨之臣,所以,诸位有何言论,在此皆可畅所欲言,有理得赏,无理不罚。”
说着,光绪端起瓷杯,轻抿杯沿,太监上前为群臣沏茶,群臣接过,双手捧杯,一齐侧身,向光绪举杯示意后,小饮一口。
形式走完,众人皆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开口。
在得到光绪的眼神示意后,恭亲王起身,领头发言:
“皇上,最近朝野间有关满汉不和的流言,闹的沸沸扬扬,人人皆知,奴才以为,朝廷应该及时辟谣,以示两族融洽之情。”
桌旁,有一彪悍的蒙古王爷看得清楚,这俩人一唱一和,是在演给傻子看呢?
于是,还未等光绪开口,他倒是先扯着嗓子高喊了一句:
“亲王爷不愧被洋人叫做鬼子六呀,这讲起话来,那是跟洋人一样样的,一点儿也不会藏着掖着呀。”
“嘿嘿~~”
一旁年纪尚轻的铁良傻笑出声,被荣禄用肘子捅了一下后,立马咬紧嘴唇,不敢出声了。
“咳~~”
光绪轻咳一下,面色明显有些不悦。
“恭亲王说的不无道理,自我朝入关以来,在机构设置上延用明制,官员任用也一直标榜着不分满汉,一体眷遇。
但总有些别有用心之人,以汉人不得掌权为由,企图挑起满汉内斗,朝政分裂,好让自己渔翁得利,若再不加以管制,恐会生出大变,诸位说,朕讲的在理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