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翁师傅,朕知道你劳苦功高。
去年,你会同吏、兵、工三部堂官,制定出来的关于西征军裁兵、屯政的具体细节措施,朕很是满意,都照准你的意见去办。
今年,朝廷收到西征军传来的捷报,报折上称,新疆屯田,共收获了粮食三十多万石,完全实现了他们驻军粮食的自给自足,还能有富余粮食能够换点银钱。
如此,西征军之事,总算得以解决,各省和户部的财政也算是大大减轻负担,新疆之地呢,也得到了有效开发,这般两全其美的上上之策,也只有你翁师傅能够想的出来了。
你这勤恳苦干的精神,可是要多多发扬下去呀。”
光绪抿着嘴,含笑替他解围。
自己与翁同龢相处十来年,还算融洽。
作为将自己从幼儿园带到大学,甚至是研究生毕业的老师。
他的脾性,自个儿最是了解,此刻若不给他一点台阶下,恐怕今日这个朝会,可就要变成他跟六叔斗嘴仗的擂台赛了。
果不其然,翁同龢听到光绪一阵夸赞后,便顺着台阶,得意洋洋地退到队伍中去了。
随后,光绪又郑重其事地开口询问了几遍国事方针,堂上寂静一片,百官皆沉默不语。
这些官僚都害怕自己如果提出建议,皇上会让自己当场拿出解决方案。
这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吗?算了,还是闭口不言,只要不做事,就不会做错事,这句话,总是没错的。
光绪将百官各态尽收眼底,心头有些凄楚。
这腐朽破败的国家就像一辆滑向悬崖的马车,拥有着强大的惯性,且大多数的人都只想坐在里面,不愿下车拉绳。
他们的心头也只想靠着几个人来扭转乾坤,然而,他们有所不知,大清的这辆马车,自乾隆末年起,就已经在驶向万丈深渊的道路之上。
“退朝吧~~”
光绪轻轻一挥手,便起身离开了龙椅,背影里,满是落寞之感。
三日后,光绪在养心殿里单独开了小灶。
除了军机大臣外,光绪下旨,将李鸿章、张之洞、阎敬铭、文廷式、孙家鼐等一批有想法、能干事的实干派也召入陛见。
光绪此次还特地批准了受邀官员可以携带幕僚同行参会,会议期间,无论官职品级,皆可畅所欲言,有建设性提议者,赏;有批判性建议者,无罪。
于是乎,李鸿章将他的“小金库”盛宣怀带与随行,张之洞则带着他的“小智囊”辜鸿铭同往,而荣禄,则是带来了他的“小老弟”铁良,共同参会。
卯时时分,众人已在养心殿外静候陛见。
这批晚清重臣,个个都是清廷的中流砥柱,行事能力可谓是出类拔萃,但就个中的私人恩怨,可是说来话长...
“李中堂,多日不见,精神气儿好了不少嘛,自从办了北洋海事,你这钱包鼓了,脸上也添光不少呀。”
张之洞歪嘴斜眼,面对李鸿章,极尽挖苦之能。
“哎哟,张大人哪里话,我这过海的船,哪里比得过你这走地的鸡呀。
张大人行事雷厉风行,刚接任两江总督不久,就把城中的钱庄给查得天翻地覆,把我们这些官员,多年来辛苦攒下的银子,直接提出,假以公用,实在是江湖敛财的好手段呀。”
李鸿章背手而立,鼻孔出着粗气,两眼完全不想直视张之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