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国家便是华夏的精神特质。”朱瞻基喃喃自语,神色间若有所思。
于谦倒是举一反三:“所以,天竺、蒙古、日本、朝鲜等国,也具备与华夏类似的民族国家精神特质?”
林煜点头:“你可以这么理解,如果说中国是华夏的民族国家精神特质,那么天竺的种姓制度观念,也未尝不能是他们的精神特质。”
奴隶等级制度也能成为民族国家的精神特质?
这未免有些过于抽象了。
呵呵,抽象就对了!
在如此畸形扭曲的种姓制度影响下,印度人对自己的国家几乎没有什么认同感,而且也不在乎被外来民族统治殖民。
换言之,印度的民族国家特质,就是外来民族展示拳头,那他们就会乖乖背负双手,敞开大门欢迎外来民族进屋劫掠,只要劫掠完顺便收他们做奴隶就行。
至于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他们生来就是奴隶了,这还用问!
什么?你说印度的教义里,神从来没提到过种姓制度?
那没关系,就算神没有说过,他们也认为,种姓制度应该存在。
而由此引发的最直观表现就是,后来的英国人殖民印度,本来还是小心翼翼,一切以合作为前提,并且尽量获取商业贸易特权。
直到印度新的孟加拉王公更讨厌英国人,而倾向于法国人,所以便决定对英国实施武力驱逐。
这场决定印度命运的普拉西战役,英国总出兵900人,外加9门火炮和2000名印度土兵雇佣军。
而孟加拉则出兵7万大军,53门法国火炮和40名法国炮手,战力差距堪称悬殊。
大战一触即发,结果相当抽象。
孟加拉7万大军全军覆没,英国人则付出了75人的“惨痛”伤亡代价,“艰难”取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是这一场战争,让英国人彻底看清了印度到底有多脆弱。
普拉西战役过后,只过了短短七十年,便完全征服了印度次大陆,期间莫卧儿帝国又再度兴兵跟英国人打了几仗。
而英国前后投入的兵力,总共也不超过一万,依旧是轻松获胜。
所以,林煜说印度非常好殖民,完全没有一点胡说,他可是专门照着历史抄的。
现在得趁早去印度抢地盘,若是去晚了,可就要被帖木儿帝国的蒙古人白白占便宜抢先了。
说过了抽象的印度,林煜又接着说起朝鲜。
“朝鲜这个国家与天竺不一样,天竺是因为地缘劣势,先为他们带来了种姓制度。再因为种姓制度,为他们带来了畸形的奴隶特质。”
“而朝鲜就比较纯粹,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因为地缘上的环境缺陷,才形成了他们特殊的民族特质。”
“朝鲜的半封闭环境,导致他们虽然容易建国,却也让他们止步于建国。他们那里太穷了,几乎不可能让朝鲜有所发展,要想强大,就只能往外扩张。”
“对海外不可能,那就只有往北,北部有山地阻隔,越过了山地,就是远盛他们的华夏,所以这就是断绝了朝鲜的强大可能。”
“如此,极度弱小又没有前路希望的朝鲜,为了保存自己的民族国家,就自然而然演化出了一套“以小事大’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