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排行 记录
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就是中兴之主 >第64章 会议(1)

第64章 会议(1)(2 / 2)

上一页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太古神王他的羽毛使用法天医凤九我哭了,我装的[电竞]村长的妖孽人生灰与白综影视之炮灰抱男神温柔潮汐[先婚后爱]六零大院吃瓜夫妻极品女上司

他们又从何而来?

何况天下人才,如鲫鱼过江,天子一旦有振奋之心,何愁无人辅佐?

“朕自然不担忧科举选人。”

朱由检摇了摇头道,“科举之制,自隋唐以来开创,流传至今,仍为国家抡才大典,可见实有长处。”

“八股之体,严格讲究,规范做答,于学子写来,也是有易处的。”

“只是这科举考来考去,只考经义文典,出题之人都出腻味了,何况学子?”

“朕想要更加知实务的人才,若是要听人讲圣人之书,学那大道理,朕难道自己不能去看?不能去听?”

刘鸿训闻言轻轻皱眉,知道天子这是在明示对科举内容的不满。

自祖宗定制以来,科举内容无非是四书五经,翻来覆去的考了两百多年,着实也老套了。

像他们这样为官多年的老臣,也的确能感觉到读书当官之间的差距——

圣人的书读来可以,

拿来做却着实艰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人若是不学圣人之言行,又如何追圣往之,扶天地之正气,扬世间之道德?

何况定下科举范围的,乃是太祖高皇帝。

天子要想改,首当其冲的便是“祖制”,其次才是天下间皓首穷经数十年,已然无法回头再研究其他学问的士人。

刘鸿训想要劝谏天子不必如此多思,却不知如何开口。

约莫他内心深处,也是希望后继之人,能是处处都懂,样样皆会的人才吧。

只死读书,读死书,养出来的多是东林党那般的人物。

好在朱由检并未强硬表态。

同安抚李标的话一样,他对刘鸿训说道,“崇祯元年,不会大动干戈,刘先生且放宽心。”

“明年的恩科,照例举行,朕只管殿试出题。”

“只是科考终究不能将天下人才全然网罗入手,朕又不愿见沧海遗珠,故而想在科考之外,再设制科,选取一些擅长算学、研发、匠造之人才。”

所为“制科”,是指在正常科举考试之外,因皇帝需些特殊人才,故而临时开设的特殊科考。

制科非常选,必待皇帝下诏才举行,具体科目和举罢时间均不固定,屡有变动,故而不成定制。

唐时制科甚盛,至宋代,贡举大为发展,而制科则趋于衰微,乃至于到了大明朝,数百年间,从未开设过制科。

朱由检初生此念头时,还在琢磨,该如何说服臣子,让他们接受自己这打破常规的一手。

谁知道翻阅典籍,才知道自己所担忧的“科考不足之处”,已然为古人所察觉,并以制科补全。

大明朝虽从未有过制科,可也没有相关约束,祖制再如何,也没提到不准子孙开制科的。

加上前朝的确有过这般例子,有“托古”之名,故而朱由检讲来时,口气慎重,目光笃定。

众臣听了,有些不以为然,有些暗中排斥,有些则是满心赞同。

譬如徐光启,

他对天子提出要重视算学不久,天子便拿出制科,要为算学扬名,如何不让他激动?

徐光启当即附和!

毕自严、袁可立等老臣都是经历过地方实务的,也清楚算学之便利,只沉吟一二,便也认同点头。

再过一会,李标等崇尚实事之人也拱手称赞天子的爱才之心。

如此一来,同意的人数已然有了一半,哪怕有人担心这大明朝的首例制科会引起波动,不愿天子行此超常之举,也无话可否了。

毕竟今日开参与会议的,都是朱由检在意的臣子,给自己凑起来的班底。

他们既重视实际治国之效用,也愿意逢迎天子之心意。

哪怕有异议,也不会像在朝堂上时胡乱开口,一言不合便弹劾对方。

只要天子的确有理,又有多人赞同,此事便通过了!

朱由检由此也感受到“大事开小会”的好处。

不用与人浪费口舌做争辩,听一些乱七八糟的人提出乱七八糟的意见,着实松快!

如此,

崇祯元年要做的政务大体预备,只等实际操作之时,再行缝补增添。

至于“民生”部分,朱由检则是请毕自严起身答话。

上一页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新书推荐: 世子贤婿,快请上位!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九千岁:从伺候娘娘开始权倾朝野!我在现代囤物资,养活乱世公主朕都亡国了,千古一帝系统才来?天命败家子我姐夫是太子,我纨绔点怎么了?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