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大元帅是有重要的事,而不是又要偷懒,孙维藩也就没了声音。
“大帅打算怎么处置蒙古人?”
看完了信中的情况后,黄得功询问道。
自古以来,游牧民族都是个大问题,汉民族从未真正征服过他们。
而大清国在这方面很有成果,只不过是通过不断的联姻来加强控制。
但张世康不喜欢这种方式,不投降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是大明朝两百多年来的光荣传统。
“封几个王可以,但封王者便要与朱家的王爷一视同仁。
或者想继续掌兵也行,那就按我大明的战功体制来赚取战功。
总之,大明不养没用的东西。
最重要一点,自此之后,大明将要在草原建城、驻军。”
草原问题张世康其实一直都在考虑,最终的答案倒是不复杂。
中华民族可不是后世才成为基建狂魔的,若是全球现在的水平而言,现在的大明也足可以担得起这个称号。
随着大明生产力的快速恢复,以及张世康不遗余力的提升工匠们的地位和收入水平。
他几乎可以推测,不用多少年,大明的生产力就会过剩。
国库有盈余,民间有劳动力,制造总局不间断的培养更多理工人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将过剩的财力物力人力转移到基建上,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大明目前的基建水平还是太低了,官道都没几条,而且几十年都没钱维护。
修路铺桥、建造新的城市,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商业的繁荣。
而对于游牧民族而言,结束他们的游牧状态,便能解决大部分的矛盾了。
剩下的便是逐渐同化,这对于包容性极强的儒家而言,乃是强项。
总之一句,未来可期。
“跟朱家的王爷一视同仁……哦,属下晓得了。”
黄得功撇了撇嘴,与孙维藩对视一眼,皆表示很淦。
前两年关内犁庭,除却士绅阶层倒了血霉外,朱家的王爷们便排第二了。
不仅全部的土地被收回,连掌控的商铺也被连根拔起,沦为只能靠朝廷王爵俸禄过活。
而且俸禄也被砍了不少,除却世子可世袭外,其余子嗣都要不断降等袭爵,没几代便沦为普通百姓了。
这一招高啊,相比于朝廷能获取的收益而言,养几个闲散王爷的花费就不值一提了。
一句话,若此事达成,不仅免于刀兵,还能润物细无声的掌控漠南蒙古,实在是一举多得。
只是,那些蒙古王公又不傻,会同意放弃兵权吗?
张世康并不打算多聊蒙古人的事,事在人为,不去尝试怎么知道。
“倒是退兵的决定,除了蒙古人之外,还有一事也需要尽快了断。
否则本帅不论出兵哪里,朝廷总有后顾之忧。”张世康蹙着眉头道。
孙维藩和黄得功都在皱眉思索,陈应却直言道:
“大帅所忧虑的,当是郑芝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