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除夕,乾清宫。
傍晚,英国公一家乘坐两辆马车,在家丁的护持之下奔着皇城而去。
张世康的生母得知天子邀请家宴,而且只邀请了他们家之后别提多高兴了,在孙氏看来,这是极为光耀的事情。
一大早孙氏就开始忙活,又是准备礼物,又是穿衣打扮。
张世康好不容易能休个假,躺在床上只想好好享受难得的摆烂时光,却总被老娘招呼,时而让他试穿衣服,时而询问宫里的事情。
张世康对自己的老娘也没脾气,一直到傍晚,一家人才算安生。
马车里,英国公张之极和张世康父子三人都穿着大红色的袍子,显得格外的喜庆,这当然都是孙氏的手笔。
张之极和张世泽倒没觉得有什么,张世康觉得自己穿这么红像个逗比,半夜出去一准能吓到人。
“世康,各地物价都在上涨,听说有些地方都已经民怨沸腾了,你心里可有数?
唉,这群人攻于谋略、人多势众,又精通朝堂礼法规矩,跟他们斗,你还是太心急了。”英国公张之极略带忧虑的道。
儿子如今在朝堂上的地位,已然超过了他这个老子,但张之极本就不怎么掺和朝堂的事。
但税制改革事关重大,张之极虽然不说,暗地里却一直都帮儿子盯着各地的反应。
“放心吧爹,儿心中有数。”张世康笑道。
他承认老爹说的对,论谋略、论才学,论对朝堂礼法、规则、潜规则的熟悉程度,他都不如。
可是,倘若他根本没打算跟他们拼谋略,也没打算跟他们讲规矩呢?
他十分欣赏一个叫乌鸦的叼毛,因为这厮掀桌子的动作贼帅!
张之极闻言就不再吭声了,半年多的时间,张之极对自己这三儿子的看法早已改观。
旁的不说,这老三有一点很像他,什么都吃,就是不肯吃亏。
两辆马车行至承天门后,一应家丁止步,马车最终停在午门,张世康一家人刚下车,早有司礼监的王承恩等候在此。
此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宫墙四处挂满了喜庆的红灯笼。
当一家人来到乾清宫时,大殿内的几张桌子旁已经坐了不少人,不过除了崇祯老哥和周皇后外,大多数张世康都不认识。
崇祯皇帝并未落座酒席,而是坐在御案旁,仍旧在翻阅着各地发来的奏疏,时而平静,时而皱眉。
坐的人最多的那桌,以周皇后和另一位张世康没见过的女子为首,想来都是崇祯老哥的嫔妃。
摆放最靠近中央的那张酒桌旁,只坐着个年约十岁的少年。
这少年正襟危坐,表情安静,两只手搭在双膝上,看起来格外的端庄有礼。
第三张桌子则比较矮小,凳子竟然是张世康廷议时坐的小矮墩。
这桌坐的全是小屁孩儿。
有五六个,大的八九岁,小的估摸着只有三四岁,两个宫女在一旁照看伺候着。
大殿内这么多人,然而却安静的出奇,就连小孩儿那桌也都不敢大声说话。
直到张世康的到来。
“陛下!臣张世康给您拜年了!哈哈哈!”
张世康手里提溜着两个超大个礼盒,笑着走进大殿道。
他甚至不知道那礼盒里装的啥,据说是他老娘令下人跑遍京城才选定的。
这是张世康来到大明后过的第一个新年,他很高兴。
但这笑声在大殿内,多少显得有些肆无忌惮,单桌少年皱起了眉头,小孩儿那桌也都向他行注目礼,反倒搞得张世康挠了挠头。
心道这不是过年了吗?要吃席了吗?
干啥一个个跟木偶似的,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
“臣/妾身张之极/张世泽/张孙氏拜见陛下。”
张之极一家人躬身行礼,张世康也赶紧有模有样的补了个礼。
崇祯皇帝在张世康吼的那嗓子后,就将手里的奏疏丢到了一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