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
因为中途需要休整,保存马力,所以当吴信率部抵达汉郡治所陇县外时,已是晌午。
而在这个时间点,萧逸飞却已然率众对陇县发起了猛攻。
“咚!咚!咚——”
听着远处传来的战鼓声,吴信先是对常春投来的询问眼神摇了摇头,随即便驱动战马带着他们找到了一个视野开阔处观察了起来——
略显宽阔的旷野上,挤满了瘦小的流民。
他们正在战鼓声和似乎像是“头目”的呼喊声中黑压压的一片向着陇县跑去。
而手中拿着的也不是兵刃,反而是农具和木棍一类的武器。
见此,吴信摇了摇头,评价道:
“乌合之众。”
兵法有言——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但很显然,萧逸飞所率的“叛军”并不在此行列。
不过吴信也能理解。
因为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军的劣势都是相同的——缺乏组织性,缺乏资源。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缺乏一个有着远见卓识的首领。
毕竟比起农民来说,作为首领的他们或许文化水平更高,见识更广,可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就比如现在。
相比起他记忆中,以领军严整着称的萧逸飞。
如今的萧逸飞很显然并没有战阵的经验,只是跟绝大多数的起义军首领一样,用人海战术去攻城。
不过这也不是吴信说人海战术不好。
因为本质上来说,农民军使用人海战术反而是一种特别好的手段。
毕竟农民军起义初期,常常需要快速攻城掠地来获得补给,吸纳新军,所以那些需要筹备的战术有时候还真不如人海强攻来的见效快。
可萧逸飞却忽视了一个问题。
那便是对于周围环境的警惕性,以至于吴信率领的部队都离他不远了都没有发现。
因此,一旦这个时候吴信率军从他后面发动突袭,就能很轻易的把他击溃。
可…回想起昨夜的事情,吴信微微皱眉。
一个已经收到自己即将到来消息的人,会这么简单的就把自己的后背暴露给自己吗?
或者说,是自己猜错了?
昨夜的那几个人真是寻常盗匪?
“统领,也不全是乌合之众。”
然而,就在吴信沉思之际,常春却突然提醒道,并用手指指向了远处攻城的最前沿。
而顺着常春的指向看去,吴信眼中也闪过一丝意外。
那里,喊杀声骤起。
当先的数名军兵,明显就远比其余“叛军”更加高大,身着也更加精良。
他们穿着周军的制式装备,顺着简陋的云梯,便顶着陇县城墙上方稀稀拉拉的箭雨往上爬。
甚至凭借着敏锐的身手,不到片刻功夫便爬上了城墙。
身后的密密麻麻的“叛军”见此,也不由的士气大振,原先被城墙守军挫败的锐气也再次回升,大喊大叫的如潮水涌了上去。
“杀———!!!”
而城楼之处,一名郡兵军官见此,也是慌忙带着十数人踏着凌乱的脚步,结阵试图阻拦这些爬上城墙的叛军脚步。
可在当先此前数名军兵的挥舞刀剑之下,瞬息之间便被踏破。
长刀所指无人可挡,所至之处所向披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