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实验,也就是思思的再次实验正式开始,大家围在床旁,凝神聚气,不敢发出丝毫的声音,生怕影响实验的进行。
思思躺在病床上,一双眼睛不停地溜转,整个病房,除了机器的运转的声音,就是医生和护士的呼吸声,器械碰撞发出的声音。
护士将K病毒制剂的无菌密封外包装袋打开,交到杨平的手里,已经进行这么多次实验,大家已经形成一种默契。
杨平将它连接上留置针的管道,缓缓地推动注射器,将病毒慢慢地注入思思手臂的静脉血管,大家都提心吊胆,因为上一次实验中思思在高烧中突然出现心脏骤停,大家经过惊险的抢救才救回思思,后面思思的心脏一直很虚弱,依靠ECMO才能维持生命。如果这次再来一次险象环生的抢救,思思估计很难扛过去。
在大家心里,这次实验尤为重要,行与不行就看今天这次,挺过去就是通途,挺不过这关恐怕就是凶多吉少。
病毒注射完之后,思思暂时没有任何反应,大家揪紧的心现在不敢放松,因为每次实验的反应都不会当时出现,有时候几个小时后,有时候甚至第二天,第三天才出现,从病毒的注入到反应出现有一个间隔期。
杨平一直留在ICU病房里观察思思的变化,以她现在的情况,要能扛过去,就算效果不佳也还可以继续实验,后面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一旦抗不过,恐怕思思就此画上句号。
整个一晚,杨平的其他医生护士一直处于担心中,为了能够及时处理突发的意外,杨平决定晚上通宵,他就坐在思思的床旁,准备守护她一晚上。
思思在镇静剂的作用下处于睡眠状态,监护仪屏幕上的各种数字时不时变化一下,但是都在正常的范围内,偶尔几下机器报警,也是一过性的,在临界线附近波动一番。
一直到天亮,思思没有出现高烧,只是38度左右的发热,这种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只要观察就可以。
前几次实验每次到晚上就开始高烧,42度的体温烧得天昏地暗死去活来,现在居然一晚上徘徊在38度附近。
杨平还以为护士测体温有什么问题,自己亲自测了几次,又用手摸摸思思的额头,确实没有高烧。
抽血检查各项指标也没有发现有什么明显的波动,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增高,那是病毒进入体内的正常免疫反应,这次思思对新的K病毒的反应居然如此之轻,看来K病毒现在的确已经十分安全。
大家悬着的心稍微放下来一些,又将抽血的标本送到南都医大病毒学实验室进行电镜下观察。现在电镜采集分析图片的软件模型已经十分成熟,它快速的采集照片,海量的照片进入电脑,识图软件开始运转,对每一张图片进行识别。
一套全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的观察流程高速运转,所有科研员都坐在电脑面前等到图片识别最后的结论,以前大家也使用一些软件来辅助科研,那只是小打小闹,跟现在这种系统化的辅助软件完全不能比。
刚刚开发的出来识图模型很差劲,现在经过多次的修改后,已经变得稳定、高效、精准。半个小时左右,电脑阅图的结果出来了,这次图片里的肿瘤细胞9.48%被病毒感染,这些被感染的肿瘤细胞大约30.25%被强行启动凋亡程序而死亡。
粗略的算下来,这次实验中,大约有3%的肿瘤细胞被K病毒杀死,而且正常细胞没有发现被K病毒感染和杀死的。
3%,这个数字可能看起来不大,但是对于这次实验,这个数据显示实验非常成功。
“成功了!”
张志伟教授狠狠地一拳砸在桌子上,大家愣了一下,然后立即反应过来。
“成功了!!!”
大家跟着喊起来,随即,这些研究员,不是资深的,还是年轻的,每一个人欢呼起来。
它们激动得在实验室开始狂欢,有人相互拥抱,有人跳舞,有人在地上打滚,这些日子没日没夜的研究,终于做出了成绩。
百分之三的肿瘤细胞被杀死,这已经是非常耀眼的数据,何况以后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这几乎可以宣布这个治疗方法临床实验取得巨大成功。
三博医院肿瘤实验室的陆小路带着一帮研究生也驻扎在南都医大,两边的研究生混合在一起,尽情地狂欢。
真正的学者最大欲望就是取得学术突破,现在这就是突破,虽然这个课题张志伟教授的团队只是半路上车,但是就算半路上车也是重要参与者,也是做出了重要贡献。
就像一个研究所参与登月计划,承担了一部分工作任务,登月成功后,这个单位的研究员自然高兴。
它们高兴的不仅是自己参与这次的研究,而且高兴医学上取得的巨大突破。在肿瘤治疗领域,自从靶向治疗和细胞治疗之后,很久没有出现令人兴奋的新的治疗方法。
张志伟和陆小路两人拥抱在一起,激动得说出不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仅仅张志伟教授和陆小路高兴,所有研究生也高兴,他们读研究生的时候参与这么重大的科研,以后这是他们研究履历上光辉的一页。
而且在这次的参与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一些世界顶尖的科研思维和方法,这等于他们在学生时期就获得了顶级思维和方法,对他们以后的学术之路影响非常重大。
这边的思思全程没有高烧,只是两天的中低热,没有使用任何退烧处理,两天后自行恢复正常,各项指标除了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增加,其它都没有明显出现变化。
一块石头落地,杨平对这个实验更加有信心,这是他脱离系统的帮助完成的实验,看来系统给他的磨练已经形成一种能力,包括在科研中对科研方向的把握。
以前有系统的帮助,杨平可能这种潜力没有释放,现在脱离了系统的帮助,他的潜力被释放出来。或许是在系统空间长时间大量的不厌其烦的研究,形成了这种超出常人的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