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谦本来想不要,可看到中华两个字,就立马笑着藏进了口袋里。
张启山给他们这批老常胜山人不少物资,大前门烟都有,但是不多,像中华烟更是稀少得很,陈玉楼都没几根抽的。
“你怎么回去?”
“我下午的火车,你不用管我,我定了车票。”张谦笑道。
陈锋也就不再客气:“那我先回四九城。”
“好。”
目送陈锋开车离开,张谦笑着摸了摸口袋,这次不仅在郭得友家吃了几顿大餐,还从陈锋这里顺到一包好烟,难得的福利!
离开天津城码头之后,就再也没有碰到什么事了。
河北大平原丰收,让附近民心人气恢复不少,街上也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民以食为天,粮食压倒一切。
出城后,陈锋依旧释放鱼、野鸡、野鸭等。
天津这一块,出了名的河流多,号称“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这不是只有九条河,而是虚数。
回到四九城,已经下午五点多。
路过王府井的时候,陈锋又买了一桶冰激凌,出来准备给车斗的储物箱塞几个西瓜时,才发现可能是姥姥、姥爷偷偷放进来的盒子。
打开一看,立马关上!
不是黄金,却是袁大头,也就是民国时期的银元!
还是数百个银元,主要是袁大头,还有一些是外国银行带来的洋元。
“姥爷怎么会有这么多银元?”
周家并非是地主,属于实打实的贫农渔民,上海的工人,一个月工资也不过是一块银元,渔民想要靠捕鱼拿到几百块银元。
大概只能依靠做梦!
想不通老人怎么弄来的这玩意,陈锋暂时放下来,把连银元带盒子一起存入空间里。
放了三个六七斤的小西瓜,又塞了一些葡萄。
回到巷子里,和一群热情的路人打招呼,回到自家大门,就看到一个巷子里着名的“媒婆”坐在自家院子里。
“哎呦,小锋回来了!”
长得有点胖的刘大婶笑着招呼道:“这多久没见,越来越俊了,过一两年,只怕你们院子门槛都要被人踩得发光。”
“刘婶,您不在店里做衣服,来我们家做什么,不会是给我相亲吧?”陈锋等陈昊、王胖子把木板铺好,才开车顺着木板进入大院。
“胡说,你才多大啊,又不是过去,现在男孩子结婚,至少要十八岁。”
刘婶是布店的副主任,相当于副科级,大小也是一个官。
加上北方冬天严寒,布料珍贵,每一家都需要,所以在南锣鼓巷的人脉不比郭春花差多少。
卖衣服只是她的副业,她更喜欢还是给人牵线搭桥,介绍对象。
虽然和卖衣服的死工资相比,当媒婆收入低的要死.
但布店多无聊,当媒婆更能体现她的人生价值和满足个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