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晌午,院外恢复了平静,那群如狼似虎的知青总算是走了。
婶子满脸愧疚,脚步沉重地走到宋婉清跟前,低着头,双手搓着衣角,
“婉清呐,都怪婶子,是婶子不好,不该给他们开门,惹出这么大的麻烦。”
宋婉清摆摆手,挂着温和的笑意,轻声安慰道:“婶子,没事儿的,已经解决了,别往心里去,谁知道一帮知识分子能这么疯。”
婶子抬起头,眼里满是担忧,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婉清,那一沓子书,可贵了吧…就这么给出去了。你,你扣我工资吧...”
宋婉清嘴角微微上扬,笑着反问:“婶子,是不是觉得我不该把那些书给出去呀?”
婶子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小声嘟囔着:“那可是振国好不容易给你弄来的,多金贵呐,就这么没了,多可惜。”
宋婉清嘴角的笑意更浓了,她转身快步走进屋里,又拎着一沓子书走了出来。
婶子瞪大了眼睛,嘴巴张得老大,满脸的不可置信,惊讶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指着那沓书,喉咙里发出“呃呃”的声音。
“婶子,没事的。这些书啊,我看了六遍,还抄了两遍。里面的内容我都记在脑子里啦。”
婶子竖起大拇指,感慨地说:“婉清啊,你好厉害!但我怕他们...“
宋婉清笑笑:“婶子,他们想看书?可没那么容易!”
婶子当时没听懂这句话...但她很快就懂了。
——
参考宋婉清的建议,王栓住给知青们定的阅读标准是,女的一天干够六个工分,男的一天干够八个工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标准不算高,但是也不算低,工分一天满分是十分,很多壮劳力干一天也才八九个工分。
只要干完,就能去大队部借书看,想借哪本就借哪本,可有一条,书不能带走,得在大队部里头看,还有值班人员在一旁盯着。
政策刚开始还没一个星期,那帮嗷嗷叫要高考的知青们,就蔫了。
白天上地干一天农活,晚上再去借书看,确实是需要点时间管理和意志力的。
刚开始,赵大勇还真有股子冲劲。
咬着牙,还真干够了八个工分,到了大队部,挑了本代数,一抄,就抄了一整晚,眼睛熬得通红,跟兔子似的。
结果第二天上工的时候,整个人就跟那被抽了筋的虾,无精打采。
干活的时候,手脚也不利索了,一天下来,才拿了五个工分。
五个工分,连看书的资格都没有,看着周强去借书看,他心里憋屈坏了。
到了第三天,赵大勇发了狠,在地里头拼了命地干,好不容易拿了八个工分。
晚上他又跟上次一样,开始抄书,一抄,又是一整晚。
就这么着,他陷入了恶性循环,白天干活没精神,晚上抄书熬通宵,整个人都快累垮了。
——
婶子看这帮知青得了报应,拍着大腿直乐呵,嘴里一个劲儿地夸:
“振国媳妇啊,你这招整治他们的法子可真是高,就跟那诸葛亮使计似的,把他们都给治得服服帖帖的。”
宋婉清轻轻叹了口气,眼神里透着一丝惋惜,“可惜了...”
只要他们不那么贪心,几个知青合伙抄,合伙看,轮流着来,这样既能把书看了,又不用那么累,可这些知青把曾经的同学都当成了竞争对手,一个个都防着对方,哪肯合作。
很快到了十一月份,高考报名的时间到了,可宋婉清的报名材料,却被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