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来到大历八年(773)五月(农历),河洛平原开始进入雨季。
每年的农历五月及六月,是河洛平原雨水最充沛的季节,粮食的收成好坏就看这两个月的雨水是否充沛,是则丰收,否则就歉收。
今年的雨水还是很足的,刚进入雨季就连着下了三天雨。
不过雨再大,也没办法浇灭京畿、都畿士族输粮的热情。
短短一个月,京畿、都畿各州的官仓中就已经囤积了上千万石谷(粟)或菽(豆),且仍有大量的谷菽在源源不断运来官仓。
如果说之前是担心筹集不到粮食,那么现在担心的就是储备问题。
兼任户部侍郎兼京畿道、都畿道、淮南道及江南道转运使的杨绾更是直接将行辕设在了含嘉仓,唯恐出现什么纰漏。
含嘉仓乃是隋唐两朝最大的粮仓。
天宝年间时,含嘉仓一度储粮高达583万石。
现在更夸张,现在含嘉仓内储存了800万石!
此外洛口仓、回洛仓也分别储备了400万石!
再加上太仓储备的粮食,用李适的话说就是,大唐的官粮从来没这么宽裕过,即便是贞观年间又或者天宝年间,两畿官仓也没这么多粮。
李适和王臣君臣几乎把两畿士族的私家粮仓掏了个精光。
这对李适和王臣是政绩,但是对督粮官杨绾却是沉甸甸的责任,差事办好了,不过是本份而已,但若是差事办砸了,粮食出现任何闪失,杀头抄家准没跑。
所以杨绾是真不敢有丝毫的疏忽,每天早晚都要巡查一次仓库。
进入雨季后,除了防火防鼠防虫及防盗之外,更要防水,绝不能让粮仓进水。
看着天空中倾落的豪雨,杨绾扭头问杜岳道:“从江南道调运的帆布何时运到?”
“禀杨尚书,帆布已经运抵洛口。”杜岳忙道,“末将已经派人去洛口码头搬取。”
“好。”杨绾欣然点头道,“运回含嘉仓之后,立刻将所有廒顶再覆盖一层帆布,确保不会有一滴雨水溅入粮仓之内!”
“喏!”杜岳叉手应声喏。
正说话之间,洛阳方向忽然传来咚咚的鼓声。
“这是战鼓?”杨绾一愣,淄青军打过来了?
杜岳却摇头:“这是迎送鼓,应该是李帅到了。”
……
是李晟到了,除了李晟之外,还有山南东道及荆南镇的六万“叛军”。
其实山南东道和荆南镇的叛军远远不止六万,只山南东道就有十万,加上荆南镇的五万便是足足十五万。
只不过这十五万叛军大多是抓来充数的壮丁。
所以李晟在接到朝廷诏令后,做了一番甄别,抓来的壮丁全部放还,只留下了梁崇义和王昂麾下的老卒,合共六万叛军。
这六万叛军将举家迁往河西。
只不过,家眷会先一步迁往河西。
之前王臣提出的是整体迁往安西,不过经过政事堂的讨论,宰相们认为不宜将几十万叛军全部迁往安西,应该匀一批到河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