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臣领了将令就走了。
李晟、马璘、浑瑊等大将也纷纷告辞离开,因为郭子仪年事已高,除非十万火急,否则已经很少再熬夜。
郭曦却没有急着离开。
因为他知道阿爷有话跟他说。
看到郭子仪起身卸甲,郭曦赶紧上前帮忙。
郭子仪边卸甲边问道:“听说你又险些惹出大乱子?”
“阿爷,你不要听他们胡说。”郭曦连忙说,“误会,这都是误会。”
郭子仪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你们兄弟几个是真不让人省心哪,一个个的尽知道给我惹事,阿爷我今年已经七十有三,人生七十古来稀,还能够活几年呀?一旦哪天我不在了,就凭你们这个做派,顷刻间便有灭门之祸。”
“阿爷,这真是误会,我跟王臣都处理妥了。”郭曦苦着脸道。
“王臣?”郭子仪没再纠结儿子惹出的乱子,说道,“你阿爷阅人无数,无论多出众的年轻俊彦都能够一眼看穿,但是王家这位小郎君……”
见郭子仪突然间停住,郭曦忍不住问道:“王臣如何?”
“阿爷看不透他。”郭子仪摇了摇头又道,“他处理你与临洮民壮纷争时的做法,他在临洮大战中的用兵之道,还有今晚他对唐蕃大局的深入剖析,让阿爷我很困惑,无法看清楚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郭曦顿时间一愣,因为他很少听阿爷这样评价一个人。
在郭曦的印象中,除了王臣之外,这样的评价似乎只用在另一个人身上,那个人就是曾经独领三镇节度大印,险些将大唐掀了个底朝天的安禄山。
顿了顿,郭曦小声说:“阿爷的意思是说,王家小郎君是另一个安禄山?”
“不然,也可能是另一个王忠嗣!”郭子仪摆摆手又道,“不管王家小郎将来是另一个王忠嗣,还是另一个安禄山,人中龙凤是肯定的,今后你遇见他还是退避三舍,如果实在避无可避,那就尽可能顺着他,切记不要与之相争。”
郭曦嘴上喏喏的应着,心里却有些不服气。
合着儿子在您老的眼里就这么上不得台面?
连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儿子也得绕着他走?
说话间,郭子仪已经卸完甲,随即又说道:“你出帐之后把高郢叫进来。”
“阿爷。”郭曦有些心疼的道,“都子时了,您老还是早些歇着吧,有什么事情等明天再跟高掌书记说也是一样的。”
“你呀,就是个军汉!”郭子仪无奈的道,“你根本就不知道王家小郎君今晚说的这件事情有多重要,倘若他说的是真的,这便是我大唐恢复陇右的天赐良机!”
说到这稍稍一顿,郭子仪又连声的说道:“可惜可惜,真是可惜呀。”
郭曦一脸懵逼的问道:“阿爷,可惜个甚?恢复陇右难道还不好吗?”
“恢复陇右当然好了,阿爷可惜的是这样的天赐良机,如果只用来恢复陇右,实在是暴殓天物了。”郭子仪叹息道,“若不是天宝之乱刚平息不久,我大唐尚未恢复元气,就凭这样一个机会,恢复河湟谷地甚至九曲之地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甚?恢复河湟甚至九曲之地?”郭曦简直不敢相信。
郭子仪摇摇头,又说道:“似此等大事又岂能等闲视之?快去把高郢叫进来,让他立刻修书一封,以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唐蕃之争已经不只是军事之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