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清月接旨时,只觉天旋地转。
而翰林们看他就有些同情,也打定主意轻易不能招惹沈编撰。
沈逾白倒不在意众人目光,如常点卯、下衙。
卫风与褚茂业倒是经常来找沈逾白,也因此,沈逾白并不觉有何不妥。
如今他就盼着过完年,他娘来京城。
没有大雪封路,大舅坐马车应该不用两个月就能到淮安县。
只是等罗氏安排好家里一应事情,再赶来京城便是冬日。
京城的冬日实在难熬,沈逾白便不愿罗氏受这个苦,准备过了年,春暖花开时再让罗氏来京。
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
礼部左侍郎邓驷崇连上数道请辞的折子,天元帝怜其年老,不便再劳累,便允了。
而户部右侍郎闵仁贵救灾有功,升任礼部左侍郎。
如此一来户部右侍郎的位置空悬,各派系争斗不休,最后却落到建康府知州崔明启身上。
按照惯例,地方官员入中枢都该降一两品阶,若能平调,已是颇得圣心。
而崔明启不仅不降,还连跳两级,并同时兼管农业署,可谓平步青云。
言官们斗志昂扬,纷纷规劝天子慎行。
一向和善的天元帝却在朝堂厉声问道:“红薯一出,救的何止千千万万百姓?若能推向家家户户,往后救灾,又何愁没粮?你们谁人功劳能有崔爱卿大?你们谁比崔爱卿更适合全国推广红薯?”
朝中无一人敢出声。
崔明启就这般任了户部右侍郎,需即刻起程入京述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罗氏便跟着崔家往京城来了。
一时间,原本避沈逾白如蛇蝎的许多官员见沈逾白都会含笑点头。
沈逾白乃崔明启的学生,崔明启如今升任户部右侍郎,是极有可能入阁的。
一旦崔明启入阁,作为他的弟子,沈逾白自会水涨船高。
即便崔明启还没入京,沈逾白的境况与之前已是大大的不同,就连圣上都允他再次入宫轮值。
只是打那日之后,天元帝就没再单独召见过沈逾白。
不过沈逾白并不着急。
“圣上此次力排众议,将老师连升两级,已经露出峥嵘,他并非那等无为而治的君主。”
沈逾白安慰苏锦道。
苏锦道:“那他为什么冷落你?”
“圣上还未彻底把持朝政,纵然无法抗拒名留青史,也不会有丝毫的表露。”
苏锦恍然,皇帝这是韬光养晦呢。
不过。
“你怎么能确定他是韬光养晦,而不是完全不赞同你的想法?这样很冒险吧。”
沈逾白笑道:“若阿锦来大越当官,必能入阁。”
苏锦头摇成拨浪鼓:“跟你们那么天天琢磨,我怕我脑细胞都要死光,我还是专心做我的研究吧。”
平时聊到官场,多是沈逾白讲给她听,她偶尔提出一些疑惑和意见而已。
真要是让她当官,她能被这些人的脑回路累死。
“不管皇帝怎么想,你老师被你顺利推入中枢,你也有了靠山,不至于被随意排挤欺负了。你再努努力,争取早日把你老师推入内阁吧。”
沈逾白笑得儒雅温柔:“知我者,阿锦也。”
苏锦惊呼:“我就随口一说,你竟然真的要把你老师推入内阁?”
多少人都是靠着老师的提拔往上升,到了沈逾白这儿,竟然是徒弟要把老师推入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