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逸想要彻底占领西洲,并不是杀光,而是要用东洲人去统治西洲的地盘。
就在萧逸彻底灭掉大筏国的时候,西洲内陆的十万燕骑依然还在肆虐着一座又一座的城池。
这十万燕骑,就是靠着闪电战的战术,以及飞禽斥候的优势,并不跟那两路西洲联军遭遇,只是不断地攻袭各国的城池。
战术中,有一种叫做坚壁清野。
而燕军的战术却是正好相反,可以称得上是屠男清城。
一直被燕军这么牵着鼻子走,西洲联军很是难受,士气也越来越低迷。
因为他们每到一城,燕军已经来过了,将城中的男人尽数杀光,将城中的粮草焚烧大半。
所以,西洲联军在任何一座城池都无法增补兵力和粮草。
时间久了之后,西洲联军的粮草就越发不济了。
有些士兵受不了,开始脱离军队,通过陆路的那个查尔干山谷,逃入北洲之地。
渐渐地,逃亡的士兵越来越多。
各国的主将都无力约束本国的士兵逃亡,使得两路西洲联军的数量在飞快地减少着。
那些逃亡的士兵,运气好的,直接就进入查尔干山谷了。
查尔干山谷,是由北洲的兵马防守的,并没有为难西洲的逃兵。
毕竟,对于威尔逊而言,这些逃兵未来就是他北洲的战士。
威尔逊希望,逃到北洲的西洲士兵越来越多,北洲的军事力量自然就越来越强。
虽说威尔逊一直没有对西洲出兵,但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干,派出大量的斥候进入西洲,汇报各种情报。
威尔逊是想彻底了解,燕军的打法到底是怎样的,这对日后的北洲与燕军之战,格外重要。
而那些不太幸运的西洲士兵,就遇到了燕国骑兵,自然是只能饮恨了。
随着麾下的士兵越来越少,粮草继续得不到补充,各国主将都觉得这仗没法再继续打下去了。
还没等摸到燕军的影子,估计所有人都得被饿死了。
两个方案。
第一是北上,通过海路进入北洲。
第二是东进,通过查尔干山谷进入北洲。
不管是哪一种,都会有风险,风险就在于燕军的追击。
被十万燕骑牵着鼻子转了这么多天,傻子都能明白,燕军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手段,能够提前知道他们的位置。
于是,两路西洲联军一番商议之后,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北上,一路东进。
如果燕军骑兵要分兵追击的话,力量就会被分散,或许两路西洲联军都有可能逃出生天。
而若是燕军骑兵不分兵,只追其中一路,则另外一路西洲联军就能轻易逃出去。
而被燕军追击的这一路,一番苦战之后,未必会全军覆没。
商议完成之后,两路西洲联军就各自行动了,一路北上,一路东进。
同时,燕军的进攻也正式开启。
燕军的进攻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釜底抽薪之计。
大量的飞禽斥候,携带这炮弹,对两路西洲联军的粮草进行轰炸。
没有粮草,这两路燕军连一百里都跑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