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大夏国的所有刊物,在东洲所有的国家都无法销售,大夏国的财政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到那时,大夏国能否支撑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还是个未知数。
在耶律明月看来,就是绝无可能了。
却说萧逸取得摩天岭大捷之后,率领大军继续向南逼近。
得知乐鸿撤军五十里,萧逸只是淡淡一笑,这在他的意料之中。
作为一名老成持重的将军,乐鸿若是再继续攻打大辽国,那就不是乐鸿了。
不过呢,萧逸并不担心,因为他截断了这二十万燕军的退路了。
二十万燕军,每日耗损粮草极多,萧逸就不信,乐鸿不急。
萧逸也搭建了一个大营,却是靠山而立,而且是三面环山。
这个大营,绝对是易守难攻那种。
但是,这种大营也叫死营。
因为一旦燕军若是攻破了夏军大营的正面,夏军就会成为瓮中之鳖,无路可逃那种。
设下这样的营寨,一是萧逸对麾下兵马的战斗力极为相信,二是因为乐鸿的性格。
大夏国与大辽国结盟,天下皆知。
虽然曾经闹了一些不愉快,但眼下夏军来救援大辽国了,一旦夏军大营被燕军猛攻,大辽国岂能会坐视不理。
一旦陷入两面受敌的局面, 只怕燕军再败,或许就是定局。
恰巧的是,夏军的大营,距离燕军的新大营也只有五十里。
若是夏军的骑兵出击,可以骚扰燕军的所有粮道,就会让乐鸿有些难受了。
古代打仗,粮道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就是为何大军徐徐缓进,必须要一城一城地全都要攻克,不能绕城而行。
历史上,睢阳之战历时十个月,愣是让叛军耽误了十个月的时间,使得唐军做足了准备,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因为一旦叛军绕过睢阳城,叛军的粮道要么得绕远路,要么得暴露在睢阳守军的眼皮子底下。
而就算叛军的粮道绕远了,睢阳守军依然可以威胁叛军的粮道。
现在呢,乐鸿就遇到了这个囧局。
要么,乐鸿须得先集中兵力,夏军击败,荡平粮道之路。
要么,乐鸿就得将粮草绕远了。
要么,乐鸿就得退兵了。
设这么一个让乐鸿很纠结的大营,只是萧逸此战的第一步。
这一步,其实就是迷惑乐鸿的。
夏军这样下寨,摆明了就是要死守,要袭扰燕军的粮道。
而萧逸真正的目的,还是袭营。
有那些飞禽斥候的帮助,萧逸可以轻易将燕军大营的兵力防守情况了如指掌。
这一战,若是胜了,足以能得保夏燕两国边境数年之内不会出现冲突。
当然这个边境,就是以前大蛮国与大燕国之间的边境。
若能杀死乐鸿,绝对能让燕皇不敢再轻易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