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sp; 在这个过程中,竖的叫经,横的叫纬,“经纬”就是这么来的。
排列这些线的时候叫组,制造的过程叫织,“组织”就是这么来的。
上下端的线头叫纪,整个框架叫纲,“纲纪”就是这么来的。
把纪安装在一起的上下两根棍子叫“系”,“系统”就是这么来的。
还有提起奇数线和偶数线的动作叫做“综”,“综合”就是这么来的!所以组织、经纬、纪律、级别、手续、系统、纲常、纠缠……只要是丝字旁的字,本意基本上都和纺织有关。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字眼儿,现在看起来都很严肃呢?
那是因为古代时候,纺织可是非常严谨的一件事,操作的人不但要熟悉掌握其中的规律,而且整个过程都是连一丝半点都错不得。
所以跟纺织有关的词汇,发展到后来全都变成了跟团体和组织有关的词。
而且看起来就很严谨,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除此之外,纺织用的东西有些是从动物身上来的,比如羊毛和蚕丝。
也有些是从植物身上来的,比如麻和棉。
在中国古代丝绸太贵,麻织的东西又涉嫌扎人,所以价廉物美的棉布一出来,立刻就风行开来,成为老百姓最常用的穿着布料。
所以沈渊制作这些织机,不但要考虑丝织行业,而且棉布也是其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产品。
要知道机械制成的棉布,一向以轻薄平整著称,比那些手工织成的棉布要美观太多了。
哪怕是在大明朝最巧手的织工,织出来的棉布也永远不能和织机上生产出来的产品相比。
但是沈渊知道棉织业的问题,关键不在于织机……而是原料,这个时代的大明,棉花品种很成问题。
如今在大明种植的棉花,是从印度引进的短绒棉,这种棉花纤维太短,不但织造不易,而且织成布的成本还高。
好在美洲大陆已经在百年前就被人发现了,在南美洲的秘鲁,长绒棉也已经开始种植,还在向着全世界各地引进扩散。
这种长绒棉的棉纤维级长,用来纺织不但技术简单,而且成本还低。
所以沈渊在海贸的时候,还要记得想办法引进这种棉花的种子。
当然光有种子还不行,棉花要大量的光照和水分才能长好!所以沈渊现在要提前做准备的事儿还真不少,跟随海贸一起要引进大明朝的,还有美洲的很多作物。
比如说至关重要的橡胶树和经济作物辣椒……烟草就算了,最好别弄得大明朝满地烟民。
然后在沈渊的心目中,更重要的还有玉米和马铃薯。
这两种作物可以让农田的产量,尤其是干旱地区的产量成倍增加……这个也是他必须引进的。
因为小冰河期正在越来越严重,到了四五十年后的崇祯时期,就会到达高峰。
在那之前,沈渊必须将这些高产作物推广开来,这些完全可以当做主食的马铃薯,到时候说不定会救下多少大明百姓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