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赵青松的梨子迎来了收成。
他只种了一种梨,雪花梨。
这是他准备种果前,找了专门的人问的,大江村这边目前适合种的只有这种,而且,雪花梨也不是他一个人在种。
早在政策开放,分田到户后,就有人种了,只是说可能没种那么多。
赵青松的摊子铺得很大,两座三头,将近六十亩地。
不过他没有种满,留了些空,但是那也有五十亩的梨树。
盯着他梨山的有不少人,今年第一次结果,也是受到了诸多关注。
果子结得很好,但是产量没有预期的高,大概是第一年收成的原因。
不过目前的产量也足够喜人,在这个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年代,雪花梨产量亩产大概两千多斤。
这是赵青松自己算出来的。
村里的人看着一车一车的梨子拉出去,别提多眼红,那梨子就是卖给收购商几分钱一斤,那也是他们不敢想的钱了!
不知道赵青松口袋里又要进多少钱!
有的果农家里种了几棵的卖了三分钱,是给那些来镇上收购商的收购价。
村里给赵青松干过活儿的人就上心算了一下,假设赵青松一亩地两千五百斤,五十亩地,三分钱卖给收购商,那也就是差不多四万块。
四万块!
那些人眼红极了,有的人已经开始想办法种梨树了!
赵青松收完了果子,后续还有很多事事情要做,根本不知道别人心里的想法。
要是知道,他估计要笑。
他走的丁力仁的批发渠道出去,他自己相当于半个批发商,他其实能拿到五分钱一斤的价格,折腾了两个月,算帐的时候,差不多六万多块钱。
不过六万块不多,除去了这前三年的各种人力物力时间成本,大约只剩下不到三万的钱。
按照赵青杨当初合伙占的份例,赵青松分了一万零七百给赵青杨。
赵青杨拿着钱的手都在发抖:“这真是卖梨挣得钱?能挣那么多?真是挣了四万啊?”
外面都在传赵青松卖梨挣了四万。
赵青杨还不信,现在自己拿着钱,忍不住唏嘘,他也是万元户了!
别看他跟何杏一直在忙活县城里的小饭馆,这几年家里有两个儿子要读书,就没攒下多少钱。
赵青松种梨邀请他合伙的时候,他当时也是把手上能拿的钱都拿了,后续的几年,梨树要维护施肥请人工,他前前后后一共拿了差不多五六千块钱。
这第一年收成卖果,他就能分到一万多!
赵青杨忽然不放心地问:“你把成本都扣出来没有?这些年,我其实也没拿多少钱,主要还是你贴的钱,你可不要把赚的钱都给了我,那可不行!”
赵青松笑了一下:“放心吧,请兄弟明算账,不会亏你的,也不会亏我的,我也是有家要养的,不会把赚的都给你,不过,哥,我给你透个底,我卖的梨,比他们想的要多两分钱,给你的一万,是扣完了这些年的成本,且预留了来年的肥料和人工费,这是账本儿,你看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