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仁牵着礼哥儿进了书院,礼哥儿还有几分舍不得。
但想想以后哥哥弟弟们都要在书院读书,他们时时刻刻都能在一起了,他又高高兴兴去上课了。
狗剩儿被留了下来。
一来家仁他们上课,他也没什么急事,二来,他也许久不见的爹娘,想着多陪一会儿。
很快,过来吃饭的学子也走光了,整个铺子安静下来,众人简单吃了饭,就要去新院子看看。
李老三匆忙从外边回来,见到儿子和侄儿侄女,他就把热乎乎的粘糕塞了过去,“吃吧,刚出锅的。”
家安、家喜和猫哥儿立刻欢呼起来,家喜高兴的喊道:“谢谢爹!”
家安和猫哥儿也是跳脚喊道:“谢谢三伯(三叔)!”
佳音分了一块粘糕,爬上了三伯宽厚的背。
这样,她一只手托着粘糕,也能吃的稳稳当当。
李老三小心避开侄女的伤手,眼里都是心疼。
家欢不在铺子,只有夫妻忙里忙外,还要照管两个侄儿,确实太忙,抽不出空闲回家探望小侄女。
他这个当三伯的,更不能替小侄女遭罪,这心里焦灼的厉害。
这会儿背着沉甸甸的胖丫头,听着她小嘴吧唧吧唧吃的香甜,他也总算好受一些了。
这次一起跟随过来的冬梅和叶山,留下来看铺子,其余众人出了后门。
家安分了狗剩儿两块粘糕,然后就和家喜、猫哥儿一边抻着粘糕,一边跑在前边,惹的李老太连声吆喝,“不许边吃边跑,小心灌一肚子风!”
原本安静的巷子,倒是因为他们老少几口热闹起来。
众人没走多远,就到了铺子斜对角的院子,也是李老三新买的小家了。
洛安小镇住的大多是书院先生,或者是学子的家里人,家里人口都不多。
所以,这里的院子没有太大的。
整个小镇,三进的院子只有几栋,二进的十几栋,其余百十家就都是一进的小院子了。
李家这座院子,修建的很是整齐,平日保养也不错,门窗漆色都很新。
而且正房、东西厢房,充当灶间的耳房之类都不缺,院角还有一口井,也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
正房三间,东西厢房也是各三间,除掉起居待客的堂屋,就有六间房可住人。
别说五个小子在书院住宿,就是都住回家里来,也足够用了。
中午和晚上回来吃个饭,也便利又清静。
以后家欢和文娟成亲,给他们留一间,文娟想随时回娘家也容易。
吴三婶子没口子的夸赞,“这院子真是好,住起来一定舒心。”
李老太四处看过,很是满意,忍不住同儿子儿媳感慨,“这人啊,真是没谁能跑到日子前边去看看。想当初,咱们家刚到清水村,在村口大树下露宿,那时候我抱着福妞儿,就想着哪怕有个破草屋,让咱们落脚儿也行啊。
“哪里想到,这才隔了几年啊,咱家在碎金滩有了大院子,城里买了小院子,现在这里又置办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