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得知大军被困的消息,臣也是震惊不已,心痛如割。但是,这件事真的怪不得首辅大人。自年前进军河套之后,杨首辅为了此次作战之事可谓是宵衣旰食,操心劳神。为了筹措军粮和物资,朝廷财税不足的情形之下,首辅大人为了减轻朝廷的负担,亲自发动京城商贾募捐。他还亲写字画义卖,而且变卖家中值钱之物和田产,所得钱银全部捐赠给兵部,作为军费之用。臣所知的便是,杨首辅甚至他夫人的嫁妆首饰都变卖了,充作军费之用。为了收复河套的作战,杨首辅可谓是费尽了心思,用尽了气力啊。”费宏跪在地上,大声的说道。
杨廷和皱眉喝道:“费宏,你住口,谁让你说这些话?不许再说。”
费宏道:“不,我定要说清楚。皇上,各位大人,我适才说的话句句是事情,朝廷可以调查清楚。兵部曹尚书那里也有台账,记录了商贾和各界人士的捐赠物资和银两的账目。其中便有杨首辅掏空家底捐赠的五万多两纹银。首辅大人一直不许让我们提起这些事,他说,将士们为大明开疆拓土,消除北方鞑子的威胁而不顾严寒不怕牺牲去作战,他必须要保证将士们吃饱穿暖物资充足。朝廷财政有困难,他便用其所能,尽绵薄之力。内阁兵部上下,无不钦佩之极。”
朱厚照紧皱眉头,虽然表情上看不出什么,但是心里却有所动。杨廷和居然为了这次河套作战花费了这么大的精力,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当真让人有些感动。
“臣知道,如果消息属实,我大军确实被困,面临巨大的危险。第一个最痛心的必定是杨首辅。因为他为这次首辅河套的作战花费了巨大的心思,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光是自己捐钱捐物,他哪天不是熬到半夜,分析兵马进军的路线,根据前方传来的情形去思索如何作战。可是谁能想到,前线传来的消息却是报喜不报忧,这太令人愤怒了。臣现在才明白,为何杨大人当初连写三封信去劝阻保国公和杨一清大人暂缓北上,摸清敌情站稳脚跟再北上的事情了。哎,可惜他们不听首辅大人的劝告……”费宏说道。
朱厚照皱眉道:“你是说,内阁曾经劝阻过大军北上?”
费宏磕头道:“不是内阁,是首辅大人。因为进军之时,朝廷便委以朱公爷和杨一清大人全权处置军务之权,所以内阁是尊重他们的意见,对军事行动不加干涉的。但是杨大人曾写过三封信给兵部尚书曹大人,请曹大人提醒杨一清和保国公不要轻易冒进,要稳步进军,节节推进,确保万无一失。曹大人提醒了杨一清和保国公。然而……哎,杨一清和保国公说,大军势如破竹,不必太过谨慎而贻误战机。杨首辅和曹尚书之前有过承诺,自然也不好过多干涉作战事务。谁料想,居然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真是让人痛心惋惜。”
张延龄听到了这一番话,心中惊愕之余,不免为杨廷和等人的果决和心狠手辣而感到震惊。他们真的是要将所有的责任推卸到杨一清和朱晖身上。
费宏说了半天的意思,不就是要告诉朱厚照和众人,杨廷和是多么的尽力,多么的上心。为了此次收复河套的军事行动呕心沥血。甚至眼下这局面,他也是预见到的,而且也劝阻过领军的杨一清和朱晖。只是那两人刚愎自用,不听劝阻,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这是完全将杨一清和朱晖卖了。
张延龄也立刻明白了为何杨廷和会阻挠大军被困的消息送到京城。因为费宏说的所谓杨廷和提出的警告应该是编造出来的谎言,是和曹元串通好的口径。为了避免将来被戳破谎言,当事人朱晖和杨一清便必须要死在战场上。所以,隐瞒消息,让朱晖和杨一清以及十几万兵马困死在东胜城中,便不会发生将来和朱晖杨一清对质,被戳穿谎言的可能。
张延龄头皮发麻,身上冒汗,心中更是恨不得上前抓住杨廷和质问。杨廷和简直已经疯狂了。为了脱罪,为了自己和他的小集团的利益,他甚至可以置十几万大明将士的性命于不顾。这个人太可怕的。此人不除,天地不容。
但是,虽然恨得牙根痒痒,恨不得一刀宰了他。但是没有证据之下,自己是不能轻举妄动的。此人善于伪装,且今日这番作戏,怕是要博得巨大的同情分,也很可能会打动朱厚照。如果没有确凿证据,是动不了他的。一个大明的内阁首辅,岂是无凭无据便可被扳倒的,即便是自己也不成。
果然,朱厚照听了费宏的这番话,神色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你说的这些,都是真的么?”朱厚照道。
“臣对天发誓,若有半句谎言,天诛地灭。况且这些事曹尚书都知道,杨首辅写的那几封信,曹大人那里也应该有留存。不用臣保证什么,朝廷只需派人去曹大人那里查找信件便可。便可知臣所言非虚。”费宏说道。
朱厚照沉声道:“朕会派人查证的。然而,即便查证属实。这兵败之责,难道便可不追究么?即便是杨一清和朱晖不肯听劝告,轻率冒进。内阁和兵部难道便没有责任?朕对你们寄予厚望,你们无法掌控局面,便是你们的失职。更何况,当初是你们跟朕保证说,一定会战胜鞑子,收复河套的。现在这种情形,想要置身事外,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