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你觉得朕说的不对吗?他们难道不是这么对朕的么?朕冤枉了他们了么?莫非你也和他们一样那样看朕的么?”
见张延龄皱眉不说话,朱厚照瞪着眼睛大声问道。
张延龄吁了口气,缓缓开口道:“臣请皇上平复一下心情,臣知道皇上心中的怨气,臣也知道皇上经历了什么,因为这些事臣都是亲历者,臣都明白。”
朱厚照闭目吸了口气,缓缓坐在椅子上。
“你既然都明白,便该明白朕为什么要这么做,便不该对朕抱怨。便不该在九江府拂袖而去,也不该不去接驾。”朱厚照轻声道。
虽然他说了不会抱怨,但显然朱厚照的心里还是耿耿于怀的。
“既然皇上今日和臣推心置腹,臣便也说出心中的话来,和皇上坦诚相对。皇上,你适才说的话都是实情。皇上登基以来发生的一切当然不是皇上一手造成的。事情都是有因果的,危机都是因为之前的隐患酝酿发展而成的。先皇在位时确实留下了不少隐患,地方藩王的叛乱也确实早就有野心和预谋。皇上登基之后年纪幼小,而外廷势力膨胀,以至于确实有逼迫皇上的欺主的行为,这些都是实情。这些事情当然并不能完全责怪皇上,让皇上背黑锅。这些,臣都是认同的,臣也不止一次的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为皇上辩解的。”张延龄开口道。
朱厚照点头道:“是,舅舅确实帮我解释了不少,也维护了朕的声誉。朕心里都记得。”
张延龄摇摇头道:“臣帮皇上解释这些,并非是替皇上推卸责任。皇上若是以为你是无辜的,这些事你没有任何的错误,可以一撇干净,那便大错特错了。臣有些后悔,臣的这些辩解之言或许真给了皇上这样的感觉。”
朱厚照一愣,惊讶的看着张延龄。
张延龄站在桌案旁,烛火照在他因为消瘦而棱角分明的脸上,他的眼睛亮晶晶的,精光闪烁。
“谁都能抱怨,唯皇上不可。皇上将所有的责任都归于先皇,归咎于别人,这是不可取的。皇上说这也不公平,那也不公平,那么臣请问皇上,皇上生下来便是太子,十几岁便成为大明的皇帝,拥有大明四海之疆,万千臣民。跟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比,这是公平么?”张延龄沉声道。
“你这话什么意思?”朱厚照腾地站起身来,大声喝问道。
张延龄皱眉看着他道:“臣的意思是,皇上既是大明的皇上,便要承担这一切。这便是皇上之所以为皇上的原因。上天选择了皇上为大明天子,皇上拥有天下的同时,便也要为天下之事承担责任。而非是抱怨所谓的不公平。沿街乞讨的乞丐可以怒斥命运的不公,皇上不能,臣也不能,勋贵们不能。我们生而富贵,衣食无忧,没有资格去抱怨,去说什么不公平。皇上,你说臣说的对么?”
朱厚照缓缓坐倒,半晌轻声道:“倒也……不无道理。”
张延龄道:“臣说句极端的话,大明朝任何一件不好的事情,皇上都是有责任的。身为大明朝的皇帝,要想的是如何让大明中兴,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天下人过上好日子。若说处境艰难,皇上还能难得过太祖高皇帝么?当年太祖高皇帝起于乱世之中,披荆斩棘宵衣旰食呕心沥血打下了江山,交于后世子孙后代之手。那才叫艰难险阻,才叫举步维艰。跟太祖高皇帝相比,皇上有何理由抱怨?”
朱厚照脸上发烫,沉吟不语。
“皇上承接祖业,继承大明正统,便继承了所有好的和不好的东西。历代先皇皆是如此。都是为了国祚绵延,都想着大明变得更强大,百姓的日子过的更好。你说先皇如何如何,留下了一片烂摊子给你。可是皇上想过没有,为何先皇有中兴之名,先皇在位没有那么多的动乱和纷争?为何这一切在皇上即位之后便集中爆发了?外廷坐大,为何先皇可以压制他们,让他们俯首帖耳,先皇驾崩多年,他们依旧钦服?皇上可能会说,那是先皇对他们隐忍之故。那么臣要问的是,皇上为何要隐忍?为何对他们恭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