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胜神情又有些不悦,张延龄忙解释道:“赵将军,你莫多想,我并非是指责,只是想知道这里边的原因何在。”
赵永胜沉声道:“侯爷,我们的兵力不足,并不能照顾周全。我龙门卫一千多兵马,要巡守三十余里的长城城墙和隘口,而且需要轮流休整,兄弟们也不是铁打的。”
张延龄微微点头。
赵永胜叹了口气继续道:“事实上我们常驻于城墙上的兵马只有四五百人。除各处敌楼烽火台的常驻兵士之外,城墙上的防御便只能靠巡逻小队巡查敌情。难免有疏漏的时候。有时候小部分鞑子便会攀爬上来,然后缒绳进入我大明境内。这也是无法可想的事情。”
张延龄点头道:“说的也是,这么长的防线,只有这么点人手,想要完全防住确实很难。难免会被钻空子。”
赵永胜道:“鞑子很狡猾,他们手段多的很,花样多的很。你知道么?根据我宣府镇边军汇总的讯息通报,每年我宣府镇各处防守军堡和长城沿线都会有七八百起鞑子偷偷入境的报告。各种手段都有。有偷偷攀爬的城墙的,有翻越险峻山地密林进入的,甚至在万全右卫所辖边境还发生过鞑子试图挖地道从长城下方进来的……总是,花样翻新,多的是。”
张延龄愕然道:“这些鞑子如此执着的想要潜入我大明那是为何,?小股兵马进入,又能起什么作用?”
赵永胜无语的看着张延龄道:“侯爷这话说的,看来确实是对这些事不太明白。鞑子潜入的兵马数量虽不多,但是造成的危害可是很大的。首先,他们可以打探我边镇军情,通过飞羽打探情报。少数的还可深入我大明各地,了解我大明朝廷的情形,获取我大明内部重要讯息。比如朝局变动,旱涝灾荒民变这些情形,为其鞑靼内部提供情报。这些都是重要的讯息,鞑子进攻的时机便是选择这些对他们有利的时机的。”
张延龄恍然,自己都觉得自己这话问的愚蠢了。
“还有,他们对我边境军屯兵士的士气影响是很大的。我大明边军大部分都是军户世袭,屯垦戍边。军户之家都在边境屯田耕种,以供养军队维持家人生计。这些鞑子小股兵士潜入之后,会袭杀军户家属,杀死手无寸铁的百姓,破坏屯田耕种,影响我边军士气。为了解决小股流窜鞑子,往往要调集许多兵马进行围杀,很是麻烦。”赵永胜继续说道。
张延龄苦笑道:“是我孤陋了,我之前还觉得鞑子这么做没什么实际意义,真是可笑。这么看来,一切便说的通了。鞑子就是要利用种种手段创造进攻的机会,大举进攻以劫掠我大明百姓物资。”
赵永胜点头道:“是啊。问题是,他们的实力不弱,一旦大规模进攻,稍有不慎便是一片涂炭。鞑靼人骑兵袭来,当真铺天盖地,颇有洪水没顶之势。对他们还不能掉以轻心。所以我九边才屯以重兵防守。有人说鞑靼人是一帮虱子跳蚤,只是烦扰我大明而已,我却不这么看。他们其实兵力强大,具备大规模入侵的实力,不可小觑。我大明京师又距离边镇不远,岂能不严防死守?稍不小心,可能会威胁京师安全的。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张延龄对赵永胜大为佩服。赵永胜的官职并不高,只是一名守备而已。守备之职正五品,仅仅在千户之上,属于中低级的武将官职。作为边军基层军官,赵永胜显然不是一介莽夫,他今日所说的这些道理和情况张延龄都并不完全知晓。看得出来,此人的才能可不光是一名普通军官而已,他的脑子是很清楚的,对大局也是有着明晰的看法的。倘若边军之中的将领都能如赵永胜这般的话,张延龄倒要对大明边军高看一眼了。
“鞑子退了,鞑子退了。”城墙战场处传来兵士们的叫嚷声。
张延龄和赵永胜往城下看去,果然鞑子兵马正从下方山坡上退去,约莫数百鞑子兵快速消失在林木之中。而此时,已经是晨曦微露,天光将明之时了。这帮家伙竟然真的硬生生的耗到了天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