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卿哪里领教过这种花活,想要辩解,结果他一开口,一群百姓们就一起使劲,使劲哭,使劲喊。
最让徐世卿闹心的是,他闭嘴了,寻思等百姓们叫唤完他再解释的时候,百姓又不吭声了。
之后,他说话,百姓就叫,他不说话,百姓就那么两三个往死里埋汰他,他要是一急眼辩解,一群百姓们就开始叫,声音绝对盖过他,就是不让他说。
这特么就是百姓的力量,无比的讽刺,只有一群人毫无素质的乱喊乱叫,撒泼打滚,才会让上位者闭嘴,却也只是闭嘴,因为如果只是一个人,只是一个百姓,哪怕是用最华美的语言,没优雅的谈吐,依旧没人会耐心听他们说什么。
刁民刁民,如果真的有人愿意去听,去耐心的听,他们还会刁吗?
文武们都不傻子,明显看出来这是有预谋的,可他们还没办法说。
不过他们也不担心,因为他们知道,天子不会真的将徐世卿怎么样的,而且这事也没个评判。
说了一大堆,最主要的还是关于徐世卿到底说没说过那句话,百姓之子从军,哪怕是独子,让你参军就得参军,我们世家,就算不是独子,那也不可能参军。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闹哄哄的。
文臣们觉得这么闹毫无意义,这群百姓们光在叫,徐世卿依旧不会如何。
只有冷眼旁观的邱万山兴趣浓厚。
他和陶若琳不熟,但是他知道陶若琳打的什么主意,因为是自己的话,就一定会这么做。
目的,不在于让天子下定论,目的,只是在于在宫外闹这么一出。
他相信用不了一日,这件事就会传遍大街小巷。
百姓们,愿意相信他们想要相信的事。
徐世卿是否说了这句话,百姓们不在乎,因为他们知道,徐世卿,这个世家中人,一定说了这样的话。
世家,肯定会说这样的话,因为,他们是世家,是达官贵人。
其实这也不能说百姓愚钝,或是心底阴暗,问题的根本,是世家自找的。
如果达官贵人不欺辱百姓,如果他们善待百姓,如果他们不恶事做尽,百姓为什么愿意用恶意的心思揣测他们,为什么们毫不犹豫的认定他们说了这种话?
这就和个惯偷似的,他说他捡了个钱包,不是偷的,这件事是不是真的,他到底偷没偷,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个惯偷,他以前偷,以后还要要偷,那么这次,也一定是偷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是一种极为无奈的公道。
做了,就要留下痕迹,在人们的心中留下痕迹,想要改变这样的痕迹,你有多么的恶,那就要以十倍的善来改变这种痕迹,这公平吗,这很公平,你的恶,导致了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没人会相信你,因为最初的你,就是恶,想要善,先赎罪再说,赎罪之前,你没有任何资格去辩解,你不尊重公道,不在乎公道,那么现在,你也没资格索要公道!!!
闹剧收场了,黄老四说了一通假大空毫无意义的话,他说会让徐世卿自证清白的,徐世卿就很闹心,老夫怎么自证清白,带你们一起穿越回去?
百姓们很懂事,说陛下说什么,他们都信。
黄老四也不是傻子,顺势说了一下募兵制,没有特例,世家不行,官员也不行,尤其是旬阳道,靠近边关,遇到战事,必须遵守募兵制。
百姓们离开了,一步三回头,很不舍,高呼着陛下圣明,留下一群文臣和大儒们闹心扒拉的。
一切都如邱总想的那般,到了下午的时候,京中头条内容变了。
从楚擎的军报,又变回了世家,除此之外,也不知道从哪传出了风声,说楚擎这个千骑营统领,按照昌律,征召世家子入伍,所以才遭来报复,但凡在朝堂上弹劾他的,在士林中说他坏话的,都是与徐世卿狼狈为奸,就是因为他们的子孙被楚擎弄到了边军,任何骂楚擎的人,都是纯纯的打击报复。
陶若琳的第一步,完成了,给楚擎镀上了一层金身,第二步,刚刚开始,一群百姓们统一领取了破鞋和烂菜叶子,跑南市的客栈外朝着徐世卿的窗户口扔。
徐世卿原本是住在好友家的,后来一寻思,怕因为要死磕楚擎这件事连累好友们,这才搬了出来。
结果客栈老板又找了他,说大爷您搬出去吧,我这客栈都没法住人了,满哪都是破鞋。
徐世卿还真不敢出来,怕百姓们干死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