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蟜的出现给了刘彻一个机会,让他可以利用两人之间的矛盾来削弱卫青的影响力。
通过支持陈蟜并给予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刘彻试图在军方中制造一种平衡局面,使得卫青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独断专行。
这种策略既能保证刘彻对军队的掌控力,又能避免因过于强硬手段导致的内部冲突。
当然,这种平衡策略并非一帆风顺。卫青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力。他可能会采取一些反制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地位,甚至与陈蟜产生直接的冲突。
此外,陈蟜本人是否愿意成为刘彻的棋子,以及他是否有能力与卫青抗衡,都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还待皇帝通过一系列的考验和观察。
然而,无论如何,刘彻选择在军方中树立竞争对手来制衡卫青的决策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一举措显示出刘彻作为皇帝的智慧和决心,他希望通过巧妙的政治手段来确保自己对军队的有效掌控。
大朝会上,长平侯卫青发言过后,皇帝将目光看向了隆虑侯陈蟜,他想听听陈蟜的意见,同时也是在无声的提高陈蟜在朝廷里的影响力。
“陈蟜,你来说一说,匈奴大单于伊稚斜的求和信,朕该如何应对?”皇帝刘彻的目光里饱含了审视与期待——
陈蟜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匈奴大单于伊稚斜的求和信,乃是其示弱之举。然,匈奴人狼子野心,不可轻信。若我大汉此时答应匈奴人的求和,便是给了他们喘息之机。日后,匈奴人必将再次侵犯我大汉边境。故而,臣建议陛下拒绝匈奴人的求和。”
陈蟜的话让朝堂之上的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然而,汉武帝却没有表态,只是目光柔和了许多,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陈蟜见皇帝没有说话,但是他知道皇帝刘彻想要听到什么,所以继续说道:“陛下,臣认为,匈奴人之所以求和,乃是因为他们惧怕我大汉的军威。如今,我大汉兵强马壮,士气正盛,正是一举催毁匈奴人的好时机。
若此时不战,更待何时?”
陈蟜的话引起了朝堂之上的一阵骚动,许多大臣开始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应该接受匈奴人的求和,以避免战争;有人则认为应该趁机进攻匈奴,一劳永逸地解决边疆问题。
一时间,朝堂之上争论不休,气氛变得异常激烈起来。
冠冕之下,皇帝刘彻的嘴角微微勾起,流露出一抹不易觉察的微笑。他对陈蟜的发言很满意,很符合他的意志。
卫青身后是他的姐姐上宫之主卫皇后,一般的人是不敢站在她们的对立面。然而,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各种意外与变数。而其中一个变数便是陈阿娇的弟弟——陈蟜。
正是由于陈阿娇退居长门宫,卫子夫才得以入主上宫,登上皇后之位。
陈蟜的出身背景,决定他不可能和卫氏和睦相处。尽管陈蟜本人或许并无此意,但他的身份已经注定了他必然会与卫氏产生矛盾冲突。
无论他是主动还是被动,他都将不可避免地站在了卫青的对立面。这就像是一场宿命般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