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样!”
宜修细细研读剪秋带来的字条,“毓庆主人”“调兵”的字眼,恍然大悟:
怪不得十三,会在太子一废后整整被康熙冷落十年,十四这一招,太狠!
无论是兵权,还是挑唆太子谋逆,都是帝王内心不可触碰的逆鳞。
论心机和城府,十四当真是不逊色于胤禛、八阿哥,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这一法妙就妙在,阳谋也,无解!
一,假调兵手谕不仅可以彻底扳倒太子,若气在头上的康熙,并未察觉到这其中有诈,胤禛和胤祥的下场,可想而知,而胤禩就能在胤褆随太子退场后顺利上位。
毫无疑问,十四会向老八邀功,理应获得老八最丰厚的回报。同样的,这一计策是十四定下的,胤禩得了利,也就被他拉下了水,胤禩除了继续和十四建立铁盟关系外,别无他法。往后,即便十四无法染指皇位,也能获得丰厚回报,不枉他冒这么大的风险。
二,若假的调兵手谕被康熙识破,还有十三挡在前面。纵使康熙察觉的不对劲,把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梳理清楚,假手谕……也为之晚矣。
无他,这一手谕肯定是在康熙决心废太子的时候才会用上的,帝王金口玉言,说了废立是废立,发现了手谕是假的又如何,已经被废的胤礽,就算有机会再登储君位,也坐不稳——
能被废,就已经说明了很多事儿。能立两次,也能废两次!
而且,康熙心里一定是秉承谁最得利谁就是幕后黑手的想法,废了太子后一定会想法子,让那个最想取代胤礽的皇子主动暴露出来。
毕竟,谁最想当太子,谁就会在接下来议举太子过程中表现最活跃。
十四固然伪造了那封调兵手谕,但在接下来议举新太子过程中,十四一个位列“三流”层次的阿哥,注定没有一争之力,只要他不冒头,康熙就不会把嫌疑指向他。
无论胤禛,还是胤禩,在夺嫡中表现活跃,都是他的挡箭牌。
上一世,胤禩成为了太子之位最热门的人选,在他沉浸在百官联名保举他当太子的欢喜之时,无形中就承担了十四造假陷害胤礽、胤祥的风险。
从康熙视角来看,假手谕风波,必定是八阿哥一手主导的,至于谁伪造了那封信件,还重要吗?这事儿早就成了一笔糊涂账,胤禩、胤祥注定是十四的替罪羊!
三,十四模仿胤祥的字迹做这事儿,看似是拿十三当挡箭牌,实际剑指胤禛,替他自己上位铺路。
毕竟,在世人眼中,能使唤十三暗中联络凌普调兵的,除了太子,就是胤禛。
一旦字迹确定像十三,胤禛能“独善其身”?胤禛要是倒了,十四的路就平坦了——
换个角度看,胤祥是太子党的小弟,十四是八爷党中的小弟。
太子失势,胤禛就能在太子党顺利上位,同样的,老八要是被康熙猜忌了,十四就能在八爷党中异军突起,踩着胤禩和胤禛的肩膀,在康熙面前脱颖而出,说不准能成为整个八爷党新的话事人也未可知。
可以说,只要凌普拿到调兵手谕,十四再暗中推波助澜,从重兵围御驾的那一刻起,十四就立于不败之地。
无论怎样的后果,十四阿哥都将会成为大赢家。
这步棋虽然凶险万分,但却是一条捷径,十四的确是看准了之后,才会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