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铎的意思,宜修能理解但不能认同:靠逼死女人,驱使他人下场参与争斗,最是恶心。但京城这局还得破,自己也必须理清京城这一团乱麻的源头,寻求破局之道。
宜修静静端坐在书桌前,细细复盘胤禛下江南后所有的事情。
从福晋之间的交流到公主风波,从公主风波到皇帝西巡,从皇帝西巡到宴会不断,康熙、太后、贵妃、静妃……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回放。
突然间,猛地睁开眼,翻找出最近所有来往信件,一张张翻阅起来,端静的,岳兴阿的,三舅舅的以及贵妃的……对,就是这封贵妃提点她紧闭府门的信件。
上面说十三弟到了西巡御驾处,和康熙、太子和老大密聊了两天,好像也就是从那儿以后,京城的局势才一下子焦灼起来。之前戴铎说,京城内松外紧有段时间了,仔细算算也就是那时候起……
康熙再狠,上一世也没杀过儿子,最多圈禁。京城内还有五阿哥、七阿哥、八阿哥和九阿哥,再者宫里头有他曾经最爱的十四以及现在的心头好十八。若真西巡一开始就放弃了京城,为什么不带走他们呢?
可见,由着京城局势混乱起来,是康熙在西巡后下的决断。十三弟一定跟皇阿玛说了些什么,且必定是牵涉到大清安危的大事儿……江南那边除了官商勾结,还有什么呢?
有什么能让皇阿玛用京城做诱饵?
宜修绞尽脑汁回想两世来众人对康熙的评价,他勤政、他爱民、他勇武,同样的也大兴土木,挥金如土,好大喜功,嗜权如命,能让他连大清根基——京城抛出来做饵,难道是……
反清复明!
纵观康熙的一生,反清复明是贯穿一朝的主线啊。
第一次反清复明是在康熙二年;
第二次反清复明是在康熙三年;
第19次反清复明是在康熙60年;
康熙可谓一生都在与明朝的残余势力斗争,起义地点最多的是南方山地省份,如贵州就有4次,广州和云南有2次。
而江南地区一度是反清复明斗争最激烈的地区,直到皇阿玛平定三藩之乱后,下诏举行博学鸿词科考试,以怀柔的姿态,安抚并拉拢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江南地区。
博学鸿词科(港剧《天下无双》中戴春寅就是钦点的博学鸿词科状元)是一种非常设的科举考试,独特之处有二:一是考生主要由官员推荐,且大多来自两江两广,如第一科所考取的50人中自江浙的有38人,被授予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职,进入明史馆,参加修明史的工作。
二是考生的背景不一般,不是原来明朝的世家子弟,就是当时文坛魁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朱彝尊、尤侗、毛奇龄、汪婉等人。反清最激烈的黄宗羲、顾炎武虽然没有参加,但他们的弟子、外甥都为清朝效力,清朝统治地位也由此得到认可。
正因江南在博学鸿词科考试后,已然接受清朝的统治,反清复明一度销声匿迹,自己才敢直接捅破江南官场勾结亏空高达五千万两的事儿……现在想想,自己还是太嫩了!
江南士大夫通过博学鸿词科考试承认清朝的正统地位,不代表江南没有了反清复明的势力,也不代表反清复明没有参与江南亏空案之中,更不代表江南官商勾结仅限于贪污腐败上!
胤禛这个狗男人还真有本事,一方面有手段,在不破坏江南整体平稳的情况下,借年希尧和缪燧大型水利,造福江南百姓和赈济山东灾民;另一方面暗中摸查、走访,还真查出了江南亏空案背后各方势力,心机、谋划、算计……还真不是盖的。
等等……十三弟去了西巡处会见皇阿玛,京城这边九弟依旧流连青楼丝毫不担心十弟的安危,那十二弟呢?该不会送东西回京城的就是他?
对呀!自己真是被这两个月的交际、宴会给忙昏头了,一直没发现十二弟始终没消息。
从贵妃、从皇阿玛态度来看,胤禛这个狗东西应该没事,十三弟也出现过,十弟嘛,瞧九弟的样子就晓得,人肯定没事儿,不然早就闹的八弟不得安宁,八弟也不会还在观望中。
皇子回京途中没了踪迹,反清复明又隐隐参与其中,不怪皇阿玛心狠。成大事者,确实不拘小节——再不用京城做饵,谁知道这群逆贼还能做出些什么?
扪心自问,处于皇阿玛的位置上,自己也得借此机会,彻底清除京城中与逆贼勾结、能直接危及自身安全的那群“叛徒”!
想明白这些后,宜修不由地头疼:胤禛在江南那边大兴水利,一时间肯定无法收尾,皇阿玛御驾回銮少说要等腊月中旬,自己在京城这边至少要撑一个月。
就算此刻自己紧闭府门不出,也没法挡住暗中潜入的各方探子,乃至死士、杀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