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犹如白驹过隙一般飞速流逝,转眼间,一个月的光阴便已从人们的指尖溜走,悄然来到了四月底。
倘若此时身处京都,那必定是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美妙季节。可是在辽源这个地处偏远的地方,四周仍是一片荒凉景象,丝毫不见半点绿意。
风中的凛冽寒意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暖意,温度开始回升。
原本坚硬如冰的雪层,如今仿佛被施予了魔法般,渐渐失去了其坚固的形态,化作一滩滩晶莹剔透的水洼,倒映着天空中那略显苍白的云朵。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水洼越来越多,相互连接成一片片小小的湖泊,给这片荒芜的土地带来了些许生机与灵动之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个月的时间看似不长,对于战场形势而言,可谓是瞬息万变。
莫厝奉命挥师北上,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大军已经横穿襄城,逼近交州北部,配合嘉峪关的天子卫队对突厥剩余的五万兵马形成了合围之势。
双方也曾交战几次,各有胜负。
别小看突厥剩下的这五万铁骑,能够坚持到现在那全都是突厥的精锐,其战斗力甚至比莫厝军团还要勇猛。最惊险的一场战役,如果最后不是范天雷带着天子卫队及时前来驰援,恐怕就连莫厝自己的性命都无法保全!
在交州的战场上莫厝虽表现不错,但他的对手是交州大军。几年前奉命驻守徐州时,也曾与塞北的百万大军交过手,当时的敌军皆是来自不同国家,战斗力松散,并没有遇到什么太大的困难。正因如此,导致他对这五万突厥铁骑的战斗力产生了误判,白白损失一万大军。
这一战虽然吃了大亏,却也让莫厝了解了突厥铁骑的厉害,及时在战略和战术上作出调整,及时止损。
益州方面,自从几个月前得知皇帝的消息后,李存孝亲率两万羽林卫,朝着突厥方向一路北上,一行人都杀疯了,所过之处血流成河。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自益州城横穿北上,直抵孟岩。
孟岩城虽不大,在战略上的意义不容忽视。南下可俯视整个益州,北上三百里便是秦浩建立的北楚。向东二百里,便是交州境,进入交州后东北方向行进四五百里便是辽源。
孟岩被羽林卫攻占,意味着益州三分之二的疆土被汉军收复。褚煦虽被李存孝生擒活拿,他的儿子褚明哲却安然无恙。
此刻的褚明哲率领交州残部,收缩兵力占据着交州三分之一的疆域。背靠郴州,与郑源孝联手,共同抵抗着汉军的进攻。
郴州方面,杨世荣与喹莫兵分两路,朝着不同的方向同时杀向郑源孝的老巢,郴州城。
在征讨上三州的这场大战中,当属他二人麾下兵士的战斗力最为薄弱。其中一部分是归降兵卒,一部分是新兵,还有一部分是凉州刺史顾醇就地招募的兵勇。
这还不算全部呢,当初突厥与契丹趁机对周边几个小国发起突袭,攻占了几个小国,那些国家的流民纷纷逃往大汉。皇帝得知此事后,曾下令边境大军就地收容救济。大战爆发之后,这些人都被编入军中。
一部分前往徐州,编入莫厝麾下。剩余的那些则被李存孝指派到了凉州,编入杨世荣与喹莫军中。
所以,上三州中,杨世荣与喹莫麾下的大军战斗力最低,但是,他们的对手偏偏是三州中战斗力最高。
不得不说,这是秦狄在战略部署上的重大失误。
按照他当初的想法,以为郴州的郑源孝会带着主力挥师南下,与冀州的李存孝对战,杨世荣与喹莫只要防守凉州便可。
说到底,秦狄也不过是个普通人。只是他拥有另一个的记忆,所以见识和阅历超前许多,并非事事皆可未卜先知运筹帷幄。就拿郴州战况来说,事情并没有按照他的想法进行。
郑源孝的确对冀州方向出兵了,却并不完全是他的主力。只是配合交州和益州方面,象征性的挥师南下,颇有坐山观虎斗的意思。
他想的应该是鹬蚌相争,最后他这个渔翁得利。
所以大战初期,秦狄就对郴州方面的战场进行了误判。万幸在杨世荣与喹莫的指挥下,整体局势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现在回过头来看已经发生的战事,郑源孝的意图似乎就是想先攻占凉州,然后由凉州一路南下,既可以前往兖州,又可以进入冀州西部,无论他去哪里,对京都都是极大的威胁。
战局虽可控,背后付出的代价十分惨重,数万大军死于郴州之战。
如果不是两人缠住郴州主力,交州和益州也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阶段性胜利。
与此同时,攻下孟岩的李存孝部在这里进行短暂休整。原本想继续挥师北上,一举灭了北楚秦浩,给突厥施压。
意外得知皇帝已经前往北宁,当即作出调整,准备先去见皇帝一面。至于后面是先灭掉郴州还是进军突厥,他需要一个明确的方向,以便可以能更好配合皇帝的宏图大计。
带着十几名亲卫,李存孝奔波几百里路,终于抵达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