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公司觉得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对待简直就是一种侮辱,于是要求外贸工厂支付一部分佣金,以弥补他们的损失。
然而,外贸工厂却对外贸公司的指责拒不承认。他们坚称这份合同是他们与外商在广交会外直接签订的,与广交会和外贸公司毫无关系。
外贸工厂还会说,他们与外商签订的合同成交价格比外贸公司在广交会上报给外商的价格还要低。没有给外贸公司分成的利润空间了。
外贸工厂的意思是,这桌饭是做给外商和外贸工厂两家吃的,没有外贸公司的份儿了。
在外贸专营权被取消之后,这样的事情几乎成为每个外贸公司都无法回避的难题。这一情况使得外贸公司与外贸工厂之间的合作关系愈发紧张。
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外贸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在广交会期间,外贸工厂的代表绝对不能出现在洽谈现场。
外贸公司防贼一样的要求,引起了外贸工厂极大反感。他们认为外贸公司这样做完全没有合作的诚意,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和不信任。
说到底,只要外贸公司还需要外贸工厂的产品,外贸公司就离不开外贸工厂。在与外商进行洽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生产方面的各种问题。外贸员虽然能够承担商务会谈的部分,但对于生产工艺等专业问题,还是需要外贸工厂的技术人员来参与讨论和解答。
在这种情况下,外贸公司不得不做出妥协,同意让外贸工厂派技术代表参加广交会的商务会谈,但同时尽量限制外贸工厂的代表与外商交换名片或联系方式。
外商跨过外贸公司直接和外贸工厂联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外贸公司。尽管外贸公司绞尽脑汁,自作聪明地尝试了各种方法,但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在广交会会谈中,外贸工厂的代表虽然被限制与外商交换名片,但当外商主动索要样品册时,外贸公司就没理由阻止了。
外贸工厂准备的产品手册上,赫然印着工厂的联系方式。这给外商提供了一条直接与外贸工厂沟通的途径。
明白过来的外贸公司,终于开始不怕麻烦,自己印制样品册了。他们觉得,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样品册上出现外贸工厂的联系方式,阻止外商跨过外贸公司与外贸工厂直接联系。
然而,外贸公司在印制样品册时,有很多实际的困难,还真不是不怕麻烦就能做好一本样品册的。
样品册虽然由外贸公司制作,但其中的样品却是由外贸工厂提供的。这就意味着,外贸公司还要与外贸工厂商量,请外贸工厂能够按时、按要求提供合适的样品。
可是,外贸工厂压根不愿意配合外贸公司做样品册。他们提供给外贸公司的样品,都是老旧过时的。新款样品他们自己印成了样品册插页。插页上还留着联系方式。搞得外贸公司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左右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