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问出,一时间几位皇子,除了在圣驾内的刘章之外,纷纷看向了余谦等人。
余谦在权衡了利弊之后,决定坦诚相告,他站了出来,声音坚定而实事求是地说道:
“陛下确实没有留下任何书面的诏书,明确指定要立谁为帝。不过,在前晚,陛下曾单独召见过卑职,陛下当时曾提及,他有意退居太上皇之位,安享晚年,并且口谕要传位给皇长子,立刘枭为帝!”
余谦低着头,声音虽低,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不容置疑。
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一丝的隐瞒都可能引发巨大的波澜。
此话说得一点也不假,皇帝的的确确在前晚召见过他,并且跟他说过这番话。
虽然当时并非正式场合,皇帝也只是口头通知了余谦几句,但余谦记得清清楚楚,那时候他还纳闷,怎么好端端的陛下就突然有了退隐之意。
不过当时他也没多想,只是将此事默默记在心里。
现在想来,这可能是皇帝在立储问题上唯一的观点了。
皇帝并非是仅仅立储那么简单,而是要直接让位于刘枭。
几位皇子闻言,都瞪大了眼睛,各自心中有着不同的猜想和盘算。
他们看向刘枭的目光中,既有羡慕也有嫉妒,更有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
宋云州作为内阁首辅,更是急于确认这一消息的真实性。
他急忙追问道:“余尚书,此事可有旁证?”
没等余谦开口回答,一旁的太监总管陈洪已经站了出来。
他声音尖细而有力地说道:“当时陛下召见余尚书时,老奴就在一旁侍奉。陛下的的确确说过,要让位于皇长子刘枭之言。老奴可以作证!”
现场朝臣们闻听此言,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他们相互对视着,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
在经过一番短暂的交流后,他们齐齐负手而立,冲着刘枭拱手行礼。
“臣等,参见陛下!”
“臣等,参见陛下!”
一时间,现场朝臣们都纷纷拱手参拜刘枭。
从这一刻起,刘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皇长子身份了,而是即将登基为帝的新君。
虽然还没有正式的登基大典,但在他们心中,刘枭已经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
这可不是人走茶凉,世态炎凉。
在皇权更迭的紧要关头,每一步都需谨慎行事,容不得半点差池。
皇帝驾崩,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震动。
但在这悲痛之余,更为紧迫的是要确定新君的人选,以确保朝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登基大典可以稍后举行,但新皇帝的身份和权威必须马上得到确认,以便他能够立即履行皇帝的职责,引领国家走向未来。
当所有朝臣不假思索地参拜刘枭时,站在他身后的刘江,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双手紧紧捏成了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