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种诡异的观感,在接下来的攻城实战中,被淋漓尽致地放大和验证了。
楚军的进攻,从表面上看,依旧遵循着标准的攻城流程:厚重的盾兵阵列顶在最前方,如同移动的城墙,掩护着后方跟进的步兵方阵。再往后,是密集的弓兵集群。理论上,应该是盾兵抵御守军的首轮远程打击,步兵在掩护下发起迅猛冲锋,快速接近城墙并架设云梯,而弓兵则持续进行抛射,全力压制城墙上的守军,使其无法有效攻击下方的步兵。
同时,笨重但威力巨大的攻城锤也会在适当时候出动,对城门发起致命撞击。这套组合拳,本是冷兵器时代攻城的标准范式,讲究的是各兵种协同,一波接一波,如同惊涛拍岸,不给守军丝毫喘息之机。
然而今日楚军的实际表现,却与这标准流程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是形似而神非,效率低得令人咋舌:
盾兵他们确实顶在了第一线,但前进的步伐却显得沉重而犹豫,举起盾牌的动作更像是程式化的表演,缺乏那种一往无前、用身体为同伴开辟道路的狠劲与决然。面对城墙上稀稀落落试探性的箭矢(高要命令省着用),他们的反应也过于迟缓,仿佛并不真的担心会有致命打击降临。
步兵的冲锋更是拖沓得不像话。本该在盾兵掩护下迅速接近城墙,结果却像是在郊游散步,队伍松散,速度缓慢,甚至时不时需要停下来“等待”后面的队伍。扛着云梯的士兵动作磨蹭,丝毫没有争分夺秒的紧迫感。
唯独弓兵部队,似乎是在“认真”执行命令。他们列阵齐射,箭矢一波波地飞向阳平关城墙,压制得城头上的南境军士兵一时难以冒头。但这种“积极”,与其他兵种的“消极”形成了极其刺眼的对比。
这种极端不协调、近乎滑稽的攻势,让高要和萧何心中的诧异达到了顶点。从昨日反常的安营扎寨,到今日延误许久才发动进攻,再到眼下这毫无锐气、敷衍了事般的攻城表演……
高要的脑海中,一个此前隐约浮现的念头变得越来越清晰。他猛地转过头,恰好迎上萧何同样投来的目光。四目相对,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相同的震惊和恍然。
不需要任何言语交流,在震天的战鼓声和并不激烈的喊杀声中,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用只有彼此能听清的声音低呼道:
“楚军是在佯攻!”
此时的两人得出了同一个答案,那就是楚军一直在佯攻,而这让两人同时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有些不理解其中的原因了,
难道说,项羽还没有察觉到自己中了埋伏?不能够啊,如果没有察觉到早就已经彻底撤军了,还回来折腾干什么,通过佯攻测试阳平关究竟有多少守军?这必要性的确是不太大啊,
这种如此松散的进攻,别说是自己了,就算是一些普通的士卒怕是都能够看得出来是不对劲了,又怎么可能会轻易的暴露,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项羽也不是个蠢人,靠着这么点兵力就想要测试出阳平关的深浅,明显是不可能的,那项羽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