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巧妙地让这两方势力对我们南境的粮草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也就是说,是否提供粮草完全由我们南境决定,如此一来,这两方自然不敢轻易对我方军队出手,只能无可奈何地成为我方军队某种程度上的附属力量”
张良不紧不慢、条理清晰地解释完后,一直在旁边认真倾听的韩信此时总算恍然大悟,彻底明白了这番话语背后所蕴含的深意。简而言之,这其实就是变相对粮食短缺的局面加以利用,将其转化为南境军牢牢掌控着粮草供应的优势地位。倘若想要与南境军开战,那么南境军便能轻而易举地切断两郡的粮草来源,从而令敌方陷入困境。
“这策略固然精妙绝伦,但……假如将来某一天这两个郡获得其他诸侯的大力支援和援助,那他们岂不是有可能会随心所欲地背叛我军吗?这样一来,岂不是等同于我军辛辛苦苦供养出了一群敌人?”
尽管心中已经大致理解了这个计划的核心要点,但思维缜密的韩信还是迅速察觉到其中潜在的风险,并毫不犹豫地向张良提出了自己的疑虑。毕竟,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只有好处而没有弊端。
从表面上看,确实是南境军成功掌握了对方的粮草命脉,但深入思考一下便会发现,这实质上仍然可能是一笔赔本的买卖。只要实际上的控制权不在高要的手中,那就不能够排除会引起什么问题,
“大将军尽可放宽心!只要粮草掌握在咱们手中,那些人难道还敢对我们不敬?待到他们妄图反叛之时,恐怕早已力不从心、回天乏术啦!”
韩信的忧虑并非毫无根据,但张良却有着他独特的考量。正所谓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乃上上之策。上乘的用兵之道在于谋略,其次是外交手段,最下等的才是诉诸武力。
“嗯……丞相,末将对此事仍持有不同看法。若丞相已有定夺,末将必定谨遵号令。”
即便张良已如此详尽地阐释,韩信依然坚持己见。毕竟身为统军大将,其思维方式和关注点与文臣谋士有所差异。对于将领而言,无需过多思索治国理政的方略,他们唯一的使命便是夺取战争的最终胜利。
高要对于韩信的这番说法也没有表示出反对,作为一名将领的责任与立场,因此对于韩信的保留态度表示理解。在战场上,瞬息万变,生死攸关,将领们必须果断决策,勇往直前,以雷霆万钧之势击溃敌人。而张良则从全局出发,权衡利弊,试图通过智谋而非单纯的武力来解决问题,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两人虽观点相左,但都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忠诚与担当。
几人说话之间已经回到了村落之中,并且就在村落之中吃饭,在这里海鲜是不缺的,各种各样的海鲜基本上都被端上了餐桌,对于很多古代的人来说,很多东西都不敢尝试,生怕有毒,或者是有什么麻烦,
但是对于高要来说,这些可都是好宝贝,龙虾,生蚝,各种贝类,古代人很多只是不知道这东西怎么吃,一旦知道了怎么吃这些可以说都是天然的食物,成本非常低,并且大部分这些东西煎煮烹炸完全没有问题,
就在此时此刻,位于泗水郡的神秘易小川已然开始行动起来。只见他毫不犹豫地率领着麾下所有兵力倾巢而出,气势汹汹地朝着巨鹿进发。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易小川所部不仅成功地将巨鹿纳入囊中,而且还迅速占领了这片土地。
紧接着,神秘易小川并未停下他扩张的脚步,而是马不停蹄地继续挥师进军,目标直指恒山郡和代郡。随着他武力值的逐渐恢复,其战斗力也变得越发强悍。在战场上,神秘易小川常常身先士卒,悍不畏死,甚至胆敢独自一人冲入敌阵之中奋勇杀敌。
即使在野战情况下,当他手下仅有区区五千士卒时,依然能够轻而易举地击溃敌军上万之众。与他在南境时的表现相比,此时的神秘易小川却显得更为冲动和激进。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其中原因之一便是在进攻南境的时候,神秘易小川作为三军主将,身负重任,必须采取果断而有力的行动来确保军队的胜利和领土的扩张。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神秘易小川心中有着诸多盘算。他既想要一举消灭南境势力,又欲置高要于死地,同时还期望能在同一时间对朝廷大军造成一定程度的损耗。
只可惜,高要的真实实力远远超乎了神秘易小川的预估,最终致使他的计划功亏一篑,以失败收场。
而伴随着征讨南境的失败,以及咸阳城被攻破的这件事情,这直接导致了神秘易小川已经明显能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身体的恢复能力大不如前了,
但是高要极强的武力值让神秘易小川经常使用的暗杀这种手段几乎全盘落空,神秘易小川知道,如果继续任由高要继续这么发展下去,真的到了高要一统天下的时候,那么自己大概率都不需要对方动手很有可能就会自己陷入死亡之中,
而且高要也已经知道了天星,这就说明对方也有可能对天星动手,如果正常情况下,神秘易小川倒是也不担心,但是如今的高要掌握着黑火药的存在,虽然他也已经在开始创造了,但是进度还是比较缓慢的,
有着黑火药的存在,如果高要真的一意孤行,彻底炸平了骊山帝陵,到时候自己也一样要跟着死亡,这一点是躲不掉的,所以神秘易小川非常着急,这才有了这么大的动作,几乎是倾尽全力,拿下巨鹿郡,然后继续向着北面继续攻打,拿下代郡一线,这样才能够吸纳到原本的北境军,
这可以说是绝对不能够放弃的一只兵力,也要利用好这一点成为他钳制北方的关键力量,所以神秘易小川才如此着急于一直向北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