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务工的国民基本上分别两类,一类是有组织的,比如公司海外项目的人员,比如劳务派遣公司和海外项目公司签订协议派出的人员,这一类人很容易统计,因为有花名册。
另一类就是杂散的务工人员,做生意的,是个人行为,这一类人是最难撤离的,因为分布的区域非常广非常散,而且个人信息很难统计。
对于老刘来说,难点就在于甄别第二类人员的身份上。别说现在大使馆已经忙得不可开价没有人员也没有时间逐个的和国内核对人员身份信息,就算是有,也很难发现隐藏得很深的境外敬蝶。
老刘是干这行的,如果经他的手将境外间谍或者被策反的人员送回国,那绝对是严重的失职。
事实上被接到这里的人全都是杂散人员,有些是被大使馆工作人员从交战区接出来的,有些是主动向大使馆求助的。
现在,海岚清的任务就是逐个核实这些人的身份,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询问,确保每一个人的“干净”。
李牧和杜晓帆显得比较无聊,看着海岚清将人员的身份信息输入电脑,然后和国内公安备案系统进行连接,查实他们的身份。这种繁琐枯燥的工作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的确需要有深厚的电子技术。
能够被批准出国的通常都不会有什么问题,甚至连案底都不会有,所以,用这种办法基本上是查不出什么来的,只能确定他们身份的真伪。
至于其他办法,李牧和杜晓帆是看不懂了,术有专攻,隔行如隔山,他们的专业是动刀动枪,而不是敲键盘。
李牧坐在海岚清的左后侧,身后靠着的是墙壁,正面对着的是房门,右手在最方便拔出洛洛克17手枪的位置放着,杜晓帆则抱着胸背靠在李牧的斜对面,目光也是慢慢地扫视着客厅里的情况。
不大的客厅有四五个人在忙碌着,不时的有人进进出出。
李牧和杜晓帆不是他们的人,但他们的任务是保护海岚清的安全,所以就算是在自己人的范围内,他们也是保持着足够的警惕。
海岚清似乎发现了什么蛛丝马迹,随即马上打印出来一份资料,然后快步过去和老刘低声说着什么。老刘点着头接过资料,挥手叫上一名部下出门往楼上去了。
很明显,海岚清发现了个别有问题的人,老刘带着人上去询问。也不是说有问题的人就一定是混进来的境外间谍,但是有问题就必须得搞清楚。
李牧看了眼杜晓帆,杜晓帆扫了眼又回到了电脑前海岚清,微微耸了耸肩,那意思是说没咱们什么事。
的确没他们什么事。
海岚清继续忙碌起来,恐怕需要好几个小时的时间
不断的有人被送过来,可以想象,作为也门最繁华的城市,萨那有多少中国人。李牧不知道具体数量,但不会太少。甚至李牧认为,老刘这么做,恐怕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一旦人数到了一个的量,这个工作将会变成无法完成的工作。
李牧觉得老刘有些本末倒置了,当前的重心是把战区里的同胞安全地救出来,至于甄别工作,完全可以到撤到了安全区域之后再进行,甚至在回到国内之后再进行也没有问题。毕竟如果在国内进行的话,绝对是没有人力上面的问题的。
只是,李牧不是情报工作者,他不了解那个行当,也就更不了解老刘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
所以李牧把自己的身份摆得很正确,不发表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