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谢谢林主任,我在诊室等您。”说完,祁雪梅转身离开林琳的诊室。
林琳并没有被这意外的“插曲”影响到他看病人的进程,他依旧耐心地看完他自己的病人。
林琳走出诊室,将情况告诉分诊的护士,然后来到祁雪梅的诊室。
病人是一位女性,正躺在诊床上,病人的身旁,站立着一位男子,林琳估计,他应该是病人的丈夫。
“林主任,病人女性,48岁,因为活动不灵活一周多来诊。”祁雪梅和林琳来到病人身边,并开始向林琳汇报她接诊的经过。
“一周前,病人没有什么诱因,感觉四肢活动不灵活,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诊断不明,昨天到了广城,今天来诊。”
“病人家族里没有类似疾病患者,曾经在当地医院做过腹部B超和血液生化检查,肝脏没有形态学和功能学的异常。”
看来,祁雪梅已经考虑到,患者是否患有肝豆状核变性。
“神经系统体查,患者神志清醒,在手电光的照射下,角膜没有发现K-F环,十二对脑神经检查,没有发现异常。”
“四肢的肌张力呈‘铅管样’增高,肌力五级减,腱反射对称,没有引出病理征,共济运动没有异常。”
“我曾经让病人下地行走,病人比较抗拒,说手脚僵硬,腹部不适。”
“病人起病呈亚急性,进展比较快,不像我们常见的、能引起肌张力增高的疾病,比如锥体束的损害,比如帕金森病。”
“我也是没有了主意,所以,请林主任帮忙看看,指导我的下一步诊断和治疗。”
林琳一边听,双眼紧紧的盯着躺在床上的病人,看见病人一直保持着一个固定的体位,林琳的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心中顿时有了方向。
“你是他的先生?”
“对。”病人身边的男人回答。
“你仔细想想,你太太病后,脾气、性格或者生活习惯上,有什么变化没有?”
林琳的问话刚出口,祁雪梅便感到奇怪。难道,这不是器质性的病变,而是功能性的病变(注:器质性病变,指的是身体器官或者组织有真正的受损。功能性病变,身体往往查不到有实质性损害)?
“嗯......”患者的丈夫沉吟了一会。
“如果说有,就是病了以后,她不喜欢别人吵她,或者说,特别怕吵,怕声音。噢,对了,她也怕光,到了晚上,她都要求我关灯,或者将隔壁房间的灯打开,用作照明。”
“对,就是这样,她在我们当地医院住了几天,也是怕声音,怕光。”
“你觉得,吃东西有问题吗?”林琳转而问病人。
“对,这位医生问的很对,我感觉,病了以后,吃东西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
“嗯......就是张口不太灵活,没有以前灵活。唉,这种感觉,只有我才能体会到。”病人似乎有点着急。
“你最近这段时间,包括这半年来,你有没有受过伤?”林琳的声音,已经变得十分轻柔,祁雪梅也意识到林琳这个细微的变化。
“这么长时间,我怎么能记得起来。最起码,最近没有受伤。”病人眉头一皱,回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