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臣子,是真心为国家和百姓考虑。
一旦打仗,国库消耗就会很大,而这些消耗最终还是会转嫁到百姓的身上,如此一来,百姓越过越苦,这不是为民官员想看到的。
还有的,站出来纯纯就是为了拍李齐的马屁而已,这也是一些官员能够晋升之本,那就是抱着一条大腿就不松开,如此自己就可以平步青云,跻身为顶级朝臣之流。
最后站出来反对战争的官员,代表的是商贾,他们也听说了苏石手中有好东西的事情,想的就是如何从中谋取自己的利益。而一旦和苏天王的军队开了战,那在想有商业合作就会多了很多困难和障碍。
谁说只有汉奸的。
看看吧,高丽之中奸人也不少,高奸也是有很多的。
这些人以李齐为首,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力量,原本商量出兵的事情,也就此变得吵吵嚷嚷起来。
大对卢,总之国事,身居一品的郑趾,是高丽的名臣,也是他辅佐了文宗开创了以后所谓的高丽之文宗盛世。
官职比李齐更高,可因为郑家的底蕴要照李氏差一些,这一刻,官位更高的他,竟然被下属有隐隐压住一头的意思。
文官是指望不上了,文宗只能将目光放在了武将那一栏中,然后目光就落到了武将之首,高丽朝上将军尹玉虎身上。
尹氏在很多年前,就开始辅佐王氏,十一代的传承下来,尹氏也在军队中享有着很高的影响力。
外事不决的时候,往往尹氏的话语权就变得极重。
历史之中,尹氏越发强大,终于引来了有图思变强的文宗王徽的忌惮。在他掌握了全部的朝政权力之后,第一个解决的就是尹氏,从而将军权拿回在手中,辅助他掌握整个高丽局势,最终为改革保驾护航。
如果苏石在晚来高丽十年,想要征服这里,还真有些困难。到时候面对的就是军政集权于一身的文宗,那时,就算是可以打败他,也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可是现在,文有李氏捣乱、武有尹氏掣肘,文宗远没有达到历史中那么的强大。
文宗的目光看来,正看戏的上将军尹玉虎就知道应该说些什么了。“王上,臣认为应该出兵。北青城是高丽的北青城,任何人不管什么原因占据了那里,都是对高丽的挑衅,必要杀之而后快。如此才能彰显我们高丽的强大,才能让那些想要打我们主意的人变得老实起来,才能真正地获得别人的尊重。”
身为武将,如果不打仗,如何显示自己的能力?
如果不打仗,哪里来的军功可拿?
如果不打仗,哪里又来的各种好处呢?
尹玉虎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也是必然要支持打这一仗的。
随着尹玉虎站了出来,郑趾马上就表示了支持。文武之首意见得到了统一,即便是李齐等人还在反对,已然改变不了高丽出兵的事实。
“好,即是如此,吾便令上将军为平北大将,负责出兵收回北青城。其它各衙门要做好粮草军械供应的准备,确保一战而定,扬我高丽国威。”文宗等的就是这句话,当下便宣布了最终的结果。
主战派获得了胜利,下朝之后,不少的官员都变得忙碌了起来。斗争失败的李齐却是一肚子火气,连衙门都没有去,直接就回了自己的府邸。
李齐一入府,便直奔后院而去,来到了自己的书房所在的小院,一脸闷闷不乐的看向着面前的年轻人说道:“孟先生,对不起了,我没能阻止朝廷出军。”
“哈哈哈,李大人不必自责,高丽朝廷会出兵,原本就在我王的意料之中。即是他们现在要开战,便由得他们去打就是,也只有把他们打疼了,他们才会知道害怕,无妨。”
说话的人正是龙隐负责人孟有德。
他早就奉了苏石的命令提前一步来到了开京,且花了不少的钱与李齐搭上了关系。
搭上关系也仅仅只是能递个话,真正让他们间的关系变得融洽起来,还是因为孟有德拿出了投名状,即文宗王徽要对李氏下手的重要消息。
借系统之力,知晓文宗治上过什么大事的苏石,通过对讲机把王徽要对李氏下手之事告诉了孟有德。
孟有德是完全信任苏石的,在与李齐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把事情挑明。当时的李齐自然是不会相信的,想他们李氏为高丽做了多少的贡献,甚至没有他们的支持,王徽都不可能顺利上位。
只是孟用德说的是如此言之凿凿,且说完之后便没有离开,以身为质留在了李府,他等着对方去验证,若此事是假,他但凭处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