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32年,6月30日。
清晨时分。
奉天北侧,独立支队指挥部。
昔日安静的指挥部会议室里,一片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独立支队独立旅旅长兼第一纵队指挥孔捷、新二旅旅长兼第二纵队指挥丁伟、新一旅旅长兼第三纵队指挥李云龙、野战一旅旅长张苗、野战二旅旅长老胡、野战三旅旅长秦盛……守备一旅旅长孙大勇、守备二旅旅长王长明、守备三旅旅长杨树林、装甲旅旅长马建功、骑兵旅旅长夏良玉、炮兵旅旅长王大川。
十五位跟随张云发展一路青云直上的独立支队旅级干部们,齐齐汇聚一堂。
久别重逢的战友们各自分散成三五人的小圈,兴奋地攀谈着,分享着别后的经历与近况。
《亮剑》世界的“铁三角”——李云龙、孔捷、丁伟这三位老搭档,自然也凑到了一块儿。
几个月来,三人各自埋首部队的急速扩编和严酷训练,难得碰面。
此刻相见,分外亲热。
“哈哈,老孔、老丁,几个月没见,你们竟然都胖了。”
老李将手臂搭拉在丁伟、孔捷两人肩上,直接打趣着两人。
“特别是老孔,你脸都大了一圈。再这么下去,只怕军装都要撑起来了!”
“别提了,这几个月天天在训练场蹲点,跟战士们搅在一个马勺吃饭。结果战士们没胖,肉倒往我自个儿身上贴了!”
孔捷脸色颇为无奈。
他是那种坚持八路军传统的军事干部。
部队快速扩编,大量新兵融入,军事干部就必须身处一线,与战士们同训同食同住。
于是这几个月,孔捷基本都在军营里蹲点,经常陪着战士们一块训练用餐,
这几个月里,由于张云明确要求三月内完成扩编训练,战士们的训练强度普遍很大。
为了激发战士们训练热情,保障战士们体能跟上,支队后勤部这几个月专门给部队特批了餐食补助,将战士们餐食标准提了一个台阶。
未想东北的粮食肉类采购价格比华北便宜甚多,而各部队后勤部门也不敢克扣战士们的餐补,于是便采购了大量的肉食蛋奶,并督促炊事班天天变着花样给战士们供应各类食物。
结果经过三个月的高强度训练和“喂养”,独立支队的战士们普遍强壮了一些,训练量相对较少的军官们却纷纷胖了几斤。
“哈哈,是么?”李云龙拍了拍自己仍然健硕的肚皮。“菜就多练!晚上沿着操场多跑几圈,肉就下去了!”
“晚上哪有时间啊,”旁边丁伟有些感慨。“晚饭之后,要蹲点部队政治培训、盘点部队整训情况,研究部队干部配置和装备配置……
我这三月,天天忙到半夜才能入睡,天色未亮就开始跟着战士们跑操。
不过,总算是熬过去了!”
一句“熬过去了”,让李云龙、孔捷两人顿时感同身受,纷纷点头。
20万人扩军成60万人,可不是200人扩军成600人那么简单。
军营建设、新兵融入、装备配置、后勤补给甚至各级干部提拔任命……大量的事情需要提前考虑,海量的事务需要指挥官琢磨。
也亏得独立支队底子厚实,后勤充裕,加上鬼子主力部队尚未南返,给了部队3个月的空窗时间,才能让部队新兵顺利完成训练,战斗力基本达标。
这其中,不知涵盖了全军上下的多少心血。
不过,总算是“熬过去了”。
如今独立支队80万主力部队已经练成,60万野战部队枕戈待旦,蓄势待发。
整个东北亚局势的军事局面,已经被独立支队突然的壮大改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