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张云命令的下达,整个沙河前线上,众多八路军部队又开始运动起来,很多战士们再次陷入了奔波。
幸好,此次张云调动的主要是1纵炮兵以及总部炮团。
这些重型火炮装备目前都有卡车或者装甲车牵引,炮弹也有卡车运输,炮兵战士们不必真的步行27公里,前往2纵所在地区会合。
等炮兵们在周边步兵战士的帮助下,将火炮牵引到卡车的挂钩上后,就可以舒服地坐进车厢里,一边吃着罐头肉和烙饼,一边颠簸地向着2纵方向前进。
而1纵、3纵以及总部坦克部队的坦克们,也纷纷在加注燃油后,再次转场前进,赶往预定战场。
一时间,尘烟滚滚,越来越多的重型装备,正在逐步向鬼子41和59师团附近集中。
反倒是留守阵地附近的1纵、3纵以及129师主力部队的步兵战士们,在简单吃了午饭后,就不得不立即开始抢修起工事来,以便构建防御阵地,防止鬼子部队的突围攻势。
………………
太行山东侧,涉县境内的山峦上。
一处经过巧妙伪装的山洞里,独立支队太行山外围东侧雷达站正在持续警戒和监控着太行山东侧地区的天空。
在获得苏联援助的这几个月时间里,张云专门在太行山四个方向各建立了一个雷达站,用以监测太行山外的空情信息,从而为太行山根据地建立起了针对鬼子空袭的警戒系统。
而雷达站所使用的雷达设备,则是云烟厂“自行研制”的第3代雷达设备——“千里眼空情监测系统”。
自张云1939年以套现英国机载雷达再信号扩大的方式,帮助独立支队建立防空警戒雷达阵地后,雷达就成为独立支队警戒周边天空敌情的必备装备,在预防鬼子突袭轰炸,组织防空作战上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不过,之前的雷达系统毕竟是云烟厂的专家们,在英国机载雷达基础上自行扩大信号而成的DIY装备,雷达设备性能不足,探测距离不过60公里,且信号杂乱。因此,这些年,张云一直在想方设法升级自家的雷达设备性能。
1941年初,通过双重管理部队破袭鬼子机场的收获,张云终于缴获加成了鬼子机场配置的真正地面雷达设备,并以系统调换方式,替换了一套英国地面雷达,实现了军分区雷达设备的首次换代。
而去年底,在苏联技术专家的支持下,也在张云调换套现的大量美国电子元器件支撑下,云烟厂雷达生产厂通过山寨英国技术,终于成功“研制”了第三代雷达系统“千里眼”。
事实上,在苏德战场初期,苏联的雷达技术相对英美德等国是很落后的,电子元器件质量也差,因此其生产的雷达设备并不堪用。历史上,直到1943年底,苏联的这种落后局面才慢慢改善。
不过,苏联毕竟在战前就拥有专业雷达研制机构和生产厂,相关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自然比较充足。在观摩了英国机载以及地面雷达设备后,苏联专家摸透了英国的技术路线,然后帮助云烟厂用张云提供的美国元器件组装了这几套系统。
这其实也是之前与苏联谈判时张云提供的筹码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