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河和秀秀拼命地宠着一个丫头片子,并且把这个丫头片子一路供到高中甚至工农兵大学的时候,我们谁不觉得他们傻呢?即使他们不能生了,有那个钱不如存着养老,或者补贴给侄子,这样他们的老年生活才会好过一点儿。”
“可谁知柳佩瑜这个女娃子厉害得哟,在咱们这一片都没人比得上,长得漂亮,读书顶呱呱,读书出来就找了一个好工作,那时候我们还不觉得有什么,只觉得柳佩瑜再好,也是便宜了柳佩瑜的婆家,大河和秀秀最多也就只能每年得个几斤猪肉了,养女儿养得再优秀,也是给别人家养的!”
“而转折点来了,柳佩瑜居然没有嫁出去,她居然招赘了,招赘了一个知青!不过我们那时候觉得这也没什么,这柳佩瑜虽然没有嫁出去,但是她招赘了一个知青啊!知青是什么?人家是从城里来的,看咱们的眼神都是高高在上的,只要他们得了机会,就一定会回城,因此咱们又觉得佩瑜丫头是个被抛弃的命!”
“那个知青倒是在柳家安分地生活,还让佩瑜丫头生了一个儿子姓柳,柳家也算是有了传承了,但是那知青之所以安分,还不是因为没有机会回城嘛!”
“哪里晓得国家开放高考之后,佩瑜丫头和徐知青居然都辞职不干了,专心复习准备高考,那时候咱们谁不笑话他们?他们好好的工作不要,居然去高考!大学那是一般人考得上的?考大学就像是以前考状元一般难!”
“可谁又知道,两人都考上了,还是都考上了咱们省大学,咱们省大学那是可是华国知名大学!是重点大学!这徐知青也一直和佩瑜丫头好好地,都考上大学了也没有离开她,反而还当着上门女婿!”
“这才刚上大学呢,两口子就把大河和秀秀接去城里享福了!”
“读了四年大学,两人居然就被安排到省政府部门工作去了,听说人家夫妻步步高升呢!大河和秀秀可享福了,两人除了偶尔回来咱们柳家村看看,平时都住城里,有女儿女婿孝顺!”
“每次他们回来都大包小包的,还送了好多东西给村长,毕竟村长是大河的哥哥,是佩瑜丫头的大伯。”
“要说佩瑜丫头啊,可真是顶顶孝顺!她把亲爹娘接去城里享福也就算了,她还非常孝顺大伯和大伯母,还给几个堂哥介绍工作,她那几个堂哥现在都不在地里刨食了!人家现在可是国营厂子里的工人!而且现在很多国营厂子都倒闭了,人家在的那个厂子就是没有倒闭!”
“是啊,因为佩瑜丫头,咱们村长家也好过极了!”
“到了现在,我们谁不羡慕嫉妒大河和秀秀有佩瑜丫头这么一个女儿呢?”
“人家一个女儿比别人家七八个儿子做得都好,不仅能传宗接代,还能光宗耀祖,更能孝顺父母和亲人!”
“唉,以前我看着我几个儿子就非常得意,我这些孩子可是儿子呢!佩瑜丫头再优秀,也只是丫头片子,丫头片子优秀又怎么样!而现在我看着我几个儿子就觉得糟心,这几个儿子整天就会种地,每年也就只能孝顺我这个老娘一点儿粮食,儿子养家都养得困难!”
“我家儿子也是这样没出息!你家儿子还能孝顺你们一点儿粮食,我家儿子连妻儿都养不活,还要老娘帮衬,老娘老了老了,吃不好睡不好,还要这么辛苦,这找谁说理去?”
“你儿子虽然养不活妻儿,但他好歹娶妻生子了,我儿子才糟心呢,他居然连媳妇都娶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