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说完了之后,就跑去田地里叫刘春梅回家。
很快,刘春梅就满脸笑容地跟着女儿回家了,显然,她在路上已经得知了孙女考中的事情了。
最后,一家人都先烧水洗漱了一遍,换上了崭新的平时舍不得穿的衣裳。
这时,外面传来了敲锣打鼓的声音,佩瑜她们出门一看,是两个衙差从马车上下来了,两人一人敲锣一人打鼓,热闹的气氛一下子就出来了。
刘家村的很多村民们都听到了动静,纷纷赶了过来,包括村长和族老们,因为村里平时没有什么大事的话,是不会敲锣打鼓的,这会儿听到敲锣打鼓的动静,她们自然是要来看一看的。
村长:“两位官爷,请问您们是有什么事吗?”
衙差甲:“请问哪位是刘佩瑜书生?”
衙差乙:“我们是来报喜的。”
佩瑜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说道:“我是!”
衙差:“恭喜刘书生府试榜上有名,成为了府试的案首,刘书生以后就是童生了,我等是来通知这个好消息的,并且给您送童生证明。”
“天啊,春梅家的孙女居然考中童生了!”
“她才多大?她才十五岁!”
“什么是案首?”
“就是第一名,那可真是太厉害了!”
“对啊,和那么多读书人一起考试,她居然能考中第一?!”
“春梅家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真是想不到呢!之前我们还嘲笑人家,说人家一个农家女居然妄想考功名,哎呀,我被打脸了!”
“我也是!主要是这刘佩瑜太低调了,也没有出来吹嘘过,我可知道别的书生可会端架子了!”
“会端架子有什么用,这十里八村考中童生的都没有几个!”
……
刘家村的村民们都很震惊,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
佩瑜微笑着接过了衙差给她的童生证明,这就相当于现代读书的各种毕业证一样,是在衙门中记录在案的,佩瑜有这个证明,才能够说明她已经是童生了。
佩瑜:“多谢两位官爷了,这是我的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请您们收下。”
佩瑜把证明给了爹爹李满仓拿着,又从爷爷田东手上拿了两个荷包的赏银给了两个衙差,一个荷包里面有五两银子呢,这钱很多,但是佩瑜家里人一点都不心疼。
两位衙差接过赏银,掂了掂重量,再摸了摸形状,知道这大概有五两银子,心里也比较满意,毕竟这书生是农家出身,能给五两赏银就已经算是很丰厚了。
衙差去各个考中的考生家中报喜,衙门是会报销她们在途中产生的一切费用的,而她们得的赏银,是属于她们自己的,因此她们是很乐于做这件事的。
佩瑜又请衙差喝了水,并邀请她们在家里住一晚上,明天再出发回去府城。
衙差:“行了,不用了,我们赶时间,这就回去了。”
衙差们此行的任务已经完成,赏银也拿到手了,她们就准备回去了。
等衙差们走了之后,现场就更加热闹了,刘家村的村民们都热情地和佩瑜以及佩瑜的家人攀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