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历史记载,清军从女儿河绕道进袭杏山时,曾在一天之间,就挖好了三条从女儿河直通到大海边的壕沟,其一条壕沟就足有几十里长,生生切断了明军松山与杏山之间的联系。
而清军为什么会挖得这么快呢?
那是因为清军所挖的壕沟可谓是非常之巧妙,其壕沟的横截面就如同一个倒过来的三角形,尖朝下而底朝上,所以挖起来就非常快。
而且,清军的壕沟上面宽有约一丈二尺,但下面却是窄的只有一脚宽度,这种壕沟的特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上面战马跃不过去,可人若是掉下去之后,没有好的着力点,也很难爬得上来,效果真是一点也不比矩形的壕沟差。
虽然宣北军的夜不收早已有情报传来,不过,今日亲眼得见清军挖的这种壕沟,张诚还是叹服不已。
他暗思:以后对付流寇,甚至是对付鞑贼,似乎也可效仿此种壕沟,岂不更为省时省力!清军的壕沟更为厉害的地方是,其壕沟边上还立有木桩,桩上系有绳索,绳索上绑着铃铛,铃铛边还有一只恶犬。
如此布置,即使有人想趁夜偷过壕沟,都几乎是绝无可能,即使能躲得过绳索,又不触碰到铃铛,但又如何躲得过那些机警聪敏的恶犬。
条条防线布置得这般严密,怪不得祖大寿被困锦州,接连数次组织突围冲阵,都无法冲出清军挖掘的壕沟包围圈。
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布置,也不过比这好上一点罢了!
明军各部均是先以战车挡在关键之处,再伐木立栅为营,而营垒四周,同样挖掘一道道深壕,更布设了拒马、鹿角、铁蒺藜等诸般防偷营的器械。
由于是初到松山,各营也只是确定了各自营垒的具体位置,营垒也是初具规模,各军将士都在紧张忙碌,有的在营外挖掘壕沟,有的去山上砍伐树木,有的则在取水烧水,准备做饭。
松山城与乳峰山之间,战云密布,城内城外,山南山北,岭上岭下,到处皆是旌旗遍布,充斥着浓浓的战场气氛。
当日,除双方一些哨骑出来窥探,相互间追南逐北的偶有接触外,大体无事,都在为即将面临的激烈战事作紧张准备。
闷热的夏风里,炽热的太阳也在西边山峰后缓缓降下,明清双方的军营中,都闪现出处处火光,明军的各处营地里,大队大队的辅兵辎兵火兵们,也纷纷挑着水桶、或是赶着大车,到附近有水源之处汲水。
松山堡城的周边,并没有明显的大河流过,但好在处于群山环绕的低洼地带,仍是有许多溪流汇聚,且该处的地下水资源也算丰富,只要肯深挖一些水井,还是可以取到水源
只是,粮草目前看来还好解决,可从杏山、塔山那边源源不断运来,但十几万大军驻扎于此,每日需水量也是极大。
若只靠着流量并不稳定的山涧溪流,以及一些出水量不一的水井维持,短时还可勉强,长此以往,终归不是办法,必须要夺到临近河流的地带驻扎,才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