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
昭武国半数国土丧失,求援大食。
大食帝国亲自下场。
与此同时,天竺出兵支援吐蕃,遏制明军在吐蕃的攻势。
两线战场全部陷入了僵持。
朱平安人在金陵,每日都有军情奏报送来。
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蓝冉接连大破昭武联军的消息。
大喜过望的朱平安将太子喊来,与他一同分享这个喜讯。
太子妃是蓝氏所生,蓝冉是蓝氏的侄子。
他对太子而言,是半个自家人,而且蓝冉的年纪甚至比太子还小几岁。
可以想见,他将会是大明军方的后起之秀!
太子一边恭维着他父皇,一边又没有忽视对蓝冉起到关键作用的引路人。
“还是父皇有先见之明,将师伯请出来调教蓝冉。”
朱平安赞同他这个说法:“我大明江山稳固,你师伯居功甚伟。爹能在有生之年收复西域,就已经配享收复故土之功了。
将来皇位到你手里,切记不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否则前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太子表示受教。
他跟在朱平安的身边多年,也曾上过北元的前线,见识过生命的脆弱。
知道所谓皇者,就是能够肩负起苍生命运。
朱平安点了他一句,接着开口道。
“如今国朝在西北和西南同时征战,我有意将周瑞安调回,取代苏迟,重掌国朝的军粮大计,你以为如何?”
太子知道这是在考较自己。
他想了想,答道:“苏相并无过失,只是近年来久居文臣之首,听了太多来自士林的称颂,在做丞相的事情上有所怠慢。”
朱平安对这个答案还算满意。
他并不希望太子反对自己,但也不想让太子只是为了迎合自己,就刻意贬低臣子。
太子这句话,可谓是鞭辟入里,直中要害。
有官位在身的才是文臣。
喜欢指点江山的叫士林。
朱平安今天要告诉他的道理,那就是不要把“文臣”与“士林”混在一锅粥里。
否则,不出几代。
皇帝治国就会变成士林治国。
天下好了他们要居功,天下差了他们要批判。
这样一来,好处就全给别人拿走,黑锅全背皇帝肩上。
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
太子清楚皇帝的意思。
简而言之,现在的苏迟留在相位上,已经有可能影响到大明朝堂的意志了,只能将他驱逐出去。
但这还需要一个合适的由头。
他们不能平白无故就让苏迟罢相,至少要给他找好安置之所。
这才是朱平安真正的考较。
太子认真思考了一下,忽然灵光一闪,开口道。
“既然苏相想在名望上有所建树,不如父皇另设一间书院,还能给苏相一个千古留名的机会。”
朱平安皱眉,不解道:“书院?这与千古留名有何干系。”
“父皇可还记得,师伯当年讲过‘撑伞’的故事。”
闻言,朱平安点头:“你师伯说过,江湖人自己是天,无需他人撑伞。皇帝也是天,当为苍生撑伞。”
太子肯定了这话,有道:“其实有关‘撑伞’的故事,还有另外半个。”
“师伯说,倘若让卖伞的人掌握了下雨的能力,这世上就不会再有晴天了。”
这话平平淡淡,却又阐释了最浅显的道理。
一个“利”字。
朱平安也沉默了。
即便历朝开科取士,但世家为官,寒门难出贵子的事情屡见不鲜。
朱平安自己贵为大明皇帝,他也只能保证在自己这一朝,不会出现世家独大的场景。
至于传到太子乃至后世子孙那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