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后续,关他们何事,他们要的就是点击量。
杨灵越看热闹不嫌事大:“你退过谁的?”
陈长文很坦然:“那多了去了,我在全网的ID就是这个,实名影评,大家可以去看,骂过的都是退了的。”
“你完犊子了,以后没有电影找你参加首映了,车马费你也甭想了。”
“那无所谓,我自己花钱买票呗,我有固定工作。再说了,车马费还不如我在包子发一个视频来的收益多。”
工作人员眼看这两人的话题越来越劲爆,不过怎么和主题没关系呢?
终是有点职业素养,不由出声提醒:“杨导,陈老师,能聊《风声》吗?”
杨灵越看向镜头:“别那么讲究,随便聊,带目的性的采访很累人的。”
陈长文抚掌笑道:“我太喜欢杨导了。那就随便聊,你是怎么想把《风声》搬上荧幕的?”
“这...算了。小说最初是姜伟姜老师给我推荐的,我看了看,这是一个典型的传奇故事,里面有典型的英雄和完整的情节,对于改编成电影有非常好的基础,便动手搞了一版剧本。
巧合的是,参加一个广电的会议时,说要拍献礼片,这不正好嘛。
更巧合的是,华宜那边也看上这部小说了,于是两家公司一拍即合。”
陈长文先是做了注脚:“姜伟就是《潜伏》的导演,杨导是《潜伏》的出品人及编剧之一。”
接着又问:“一部小说具体到改编电影是如何操作的?”
杨灵越顿了顿:“单拿《风声》小说来说吧,它是不适合电影表现的。叙事结构与方式上就能看出来,它有文学上的企图,说白了需要动脑子构建书中的世界。
而电影强调整体感官,作为一部商业片,情节要丝丝入扣再加上震撼力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层面观众的需求,比如:人物要生动能代入,手段新奇要诧异,结局出其不意要唏嘘等等吧。
具体操作手法总结:需要用画面、台词、音乐、道具等手段强调故事进程,做到情节合理后给一个好方式说出秘密。
如此这般,保证观众看电影时情绪是递进的,进而积累,最后痛快释放。”
陈长文:“为什么和陈国富合作?两人的分工具体如何?”
杨灵越:“前面说了,华宜要拍,我也要拍,两家合作一直比较好,这是基础。
看过《双瞳》就知道,国富导演对于恐怖、紧张的氛围营造是很顶的,放在这个华语圈里都是第一档的存在,我远远不及。
我负责演员选择和沟通、剧本,他和麦家负责道具和美术。
拍摄我俩轮着拍,群戏和打戏他拍的多,其他我拍的多。”
陈长文:“你们两人有过冲突吗?”
杨灵越不讳言:“冲突肯定有,毕竟创作是唯心的。有分歧,关上门吵一架,谁有理听谁的呗。”
“谁退让多一些?”
“拍摄前,国富导演退让的多,拍摄中,我退让的多。后期我负责,他没怎么参与。”
“为什么?”
“我历史比他学的好啊,我们有个评委,就是麦家。拍摄中,我就是个学习的心态,毕竟一部电影不能存在两种风格,更何况我一直坚定的认为自己就是个二三流的导演。
如果这部电影没有这么拍,绝对没有现在的效果。”
“什么效果?”
“院线排片和爆米花的预售成绩摆在那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