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排行 记录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第805章 两条腿走路

第805章 两条腿走路(2 / 2)

上一页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蛊真人诡秘之主离婚之前妻子的秘密轮回乐园在年代文中不思进取杨洛苏轻眉遮天神秘复苏万春街

说着,他看向冯保。

“这病……来得倒是挺快。昨日在朕面前还声如洪钟地举荐人才,转眼间就‘呕逆不止’、‘太医束手’,静养数月了?”

他的语气平淡,听不出是讥讽还是陈述事实。

一旁的冯保轻声道:“陛下,张尚书年事渐高,近日又为国事操劳,偶感风寒,亦在情理之中。其奏疏言辞恳切,病势似非作伪……”

“该养着,就养着吧,再怎么说,他也是咱们万历朝为数不多的老臣了……”

听着冯保的话,朱翊钧拿起了朱笔,在那份奏疏上干脆利落地批了一个“准”字:“着太医院派得力太医,每日去张府诊视,用好药,务必要让张先生好生将养着。”

朱翊钧吩咐道,语气平淡得像是在安排一件寻常公务。

“是,陛下,奴婢下去就办。”冯保赶忙应道。

“那个张丁征呢,他老爹病的那么重,还按照原计划去福建吗?”

“陛下,他已经走了,一大早就离开了京师。”

朱翊钧点了点头,心里面也多少知道个大概了。

到了下午的时候,内阁诸臣除了告假的张四维之外,全部到了乾清宫中议事。

议的章程关乎漕运。

近些年来,海运越发便利,漕运便隐隐有了没落之势。

虽然,海运的成本更低,养活的人更少,但,不可否认,他的风险比漕运高了不少。

作为此时大明朝两条贯穿南北的运输线……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可能真的放任漕运一直没落下去。

因为一旦没落下去,在想着捡起来,可就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了。

而且,海运漕运本来就能相辅相成。

两条腿走路,终究是稳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殿内檀香氤氲,两个小太监伸展着一张漕运图,在这张地图上标注着大明朝的漕运路线,以及东南沿海的诸多海港。

朱翊钧站在地图前看了许久。

而在他身后,是申时行领衔的大明朝一干重臣。

”开海数载,海运之利,朕已深悉……“

”宁波、泉州诸港,岁输粟米、丝帛、瓷器、南洋奇货,充盈太仓,解了北地粮荒,亦丰实了内帑。然……”

他话锋一转,手指重重敲在贯穿南北的运河线上。

“这漕运,乃国朝百年命脉,维系百万漕工生计,更是北疆军镇、京畿重地之根本保障。如今海运日盛,漕运颓势已显,若任其江河日下,恐生大乱……”

“申爱卿啊,朕前些时日,让你们一同议了议,过了这么些时日了,有些章程了吗?”

申时行闻言,微微躬身,从容奏道:“陛下圣虑深远,洞察秋毫。海运兴,乃开海之硕果,利国利民,势不可逆。漕运衰,亦是时势使然,非人力可强行挽其全盛……”

“臣以为,当务之急,非是抑海运以强漕运,此乃削足适履,徒损国利。亦非放任漕运崩坏,致百万漕户流离、运河沿线州县萧条,动摇国本。”

他略作停顿,见皇帝目光专注的看着地图,便继续道:“臣与户部张尚书、工部堂官及熟悉漕务之臣工反复议商,拟定了《漕运新规及漕海协济疏》,其要旨在于‘稳漕、通海、转输、固本八字。”

朱翊钧身体微微前倾,手指抚摸着大明朝修了两百多年的运河:“哦?详述之。”

上一页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大周第一婿寒门状元路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此去直上青云路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浴血山河比武招亲,我竟成了女王爷的夫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