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排行 记录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第370章 靖海侯

第370章 靖海侯(1 / 2)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官道桃花缘太古神王温柔潮汐[先婚后爱]他的羽毛使用法我的极品老婆女政府办主任我哭了,我装的[电竞]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真少爷靠玄学在娱乐圈爆红惊蛰

朱翊钧检阅军队之后,便骑着马带着锦衣卫,胡宗宪,公侯众人回到了点将台处,而戚继光带着自己的亲兵,在军阵那边指挥演练。

百官们下台迎接。

朱翊钧上了点将台后,便坐下身去,远远的看着军队的演练。

张居正就站在他的身旁,靠的也比较近一些。

“爱卿,朕骑马的样子,是否英武。”

“陛下英武。”

朱翊钧得到张居正的答复后,笑了笑:“古人云:“兵者,诡道也。”然兵之要义,又岂止于此,朕呢,还要多听听胡尚书,戚总兵等人的讲述,好好的见识一番。”

张居正点头回复:“陛下,古人还说了一句话……”

朱翊钧看向张居正:“还说了什么话?”

“夫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也。”

朱翊钧听完张居正的话后,只是笑了笑,而后也不再说话,将目光转移到了操练的兵士身上。

张居正的这句话,意思是战争就如同火一样,如果不加以控制,最终会引火烧身,过度征战会损耗国力、激起民怨等,反过来危害到发动战争者自身……算是,张居正的提醒。

等到各方队演练完后,戚继光也骑着马回到了点将台处,复旨。

朱翊钧的心情极佳。

他笑着对戚继光说道:“此番检军士卒,皆有赏赐……”

“而,戚爱卿,朕对你也有赏赐……”

朱翊钧的这番话一说完。

众多官员纷纷侧目。

而张鲸在这个时候,也手持圣旨,从朱翊钧身后,朝前走了数步,立于天子左侧。

“戚继光,接旨。”

戚继光听到之后,赶忙跪下身去。

“朕承天命,御临大明,幸有忠勇之士,辅弼于朝,保我江山社稷,护我黎民苍生。今有戚继光,武略超群,忠心耿耿,其功绩卓着,实乃国之栋梁,当受殊荣,以彰其功……”

“戚继光自投身军旅,于东南沿海之地,率部抗击倭寇,历经大小战事无数。彼以非凡之谋略、无畏之勇气,身先士卒,陷阵杀敌。经累年苦战,终平沿海之倭患,使海疆靖谧,商渔畅行,沿海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免受倭寇之侵扰,其功在社稷,泽被万民……”

“自镇守蓟门以来,殚精竭虑,尽显忠勇之姿……”

“今朕特封戚继光为靖海侯,世袭罔替,以酬其勋劳……”

“望卿此后仍怀赤诚之心,续展雄才大略,为大明之海防,为天下之太平,再立不世之功……”

“赐金册金宝,宅邸一座,赐锦缎百匹,赐御马一匹,另赐各类古籍书卷……”

“钦此……”

戚继光有些愣住了。

他从未想过,自己能够得封侯爵。

而诸多得官员们,也都极为惊讶,为何,事先没有得到一点风声。

靖海侯。

“靖”有平定、使安定之意,“海”突出了他在海战及沿海防御方面的卓越贡献……

朱翊钧事前便有了封戚继光为侯爵的想法。

并且,事先并没有通知任何人。

就连胡宗宪,英国公,成国公等人,都不知道,而戚继光也未得知一丝风声。

嘉靖二十五年,十七岁的少年郎,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经过清理整顿,颇有成效。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在一本兵书的空白处题了一首名为《韬钤深处》的诗,诗中最后两句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极品五世子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大秦:开局扶苏被贬,忽悠他造反家父是康熙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无双镇北王科举:启禀皇上,状元郎又发疯了朕大意了,科举状元是条咸鱼一品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