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排行 记录
首页 > 都市言情 > 1976步步生莲 >第1846章 有钱能使磨推鬼

第1846章 有钱能使磨推鬼(1 / 2)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市长大人蛊真人踏星离婚之前轮回乐园诡秘之主全职法师妻子的秘密大奉打更人牧神记

从最开始在原始森林深处的三百五十公顷老林子,到后面又通过关系分批买入了两百多公顷山林,将地盘向北部城镇淡汶安靠近,以此来缩短并入路网的距离。还在港口旁买了仓库用地和小煤矿。

钱虽然是大风刮来的,但一笔又一笔的扔进去,也是要有回报的。

没工人可用怎么办?

想办法找人呗。

找任劳任怨的,还要好管理的。

权衡来权衡去,主意又打到了安南难民头上……

北安南用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了结了南安南。74到75有大批难民逃离故土。70年代末的情况前面提过了,又有大批华裔被强制驱离。

累积下来,五年的时间大约有300万安南人沦为难民。

东大和港岛各自接收了大约20万。暹罗作为地理上最邻近的国家,陆路和海路一共入境了大约100万。其中大部分被转送至第三国,剩下的南部地区划建了难民营进行收容。

对于滞留的难民,暹罗长期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圈在特定区域内不允许踏出半步。

暹罗的应对方式并不是特例。

马来共接收了大约25万,陆续送走分流了二十多万。剩下的四万多人,被安置在吉兰丹州一座只有一平方公里的孤岛上。说是安置,就是通过硬隔离的手段给圈了起来。

菲猴儿也建立了几个临时收容中心,大概接收了几万人,没个明确的数字。

吕宋接收约五万,主要集中在苏门答腊。由于国内经济压力,成天要求联合国难民署尽快协调第三国接收。

老美是最大的接收国,加州橙县不有个“小西贡”嘛,就是由接收的难民组成的。虽然数量不少,但挑挑拣拣,只要有技术和有商业经验的。

捡有用的挑走一批后,就收紧口子搞了个“有序离境计划”,每年只象征的批准百十来个入境。

枫叶国接收了十多万,主要由民间团体推进,安置在多伦多、温哥华和蒙特利尔,填补渔业和农业的人口需要。

土澳在70 年代末废除“白澳政策”后也开始接收,安置在悉尼和墨尔本。跟老美一样,优先接收技术移民和有商业经验者。

高卢作为“强关联国”,接收了十几万,安置在巴黎十三区的“舒瓦西三角”。语言不通还遭到排挤,形成了一个被外界孤立的贫民窟。

另外,汉斯接收了几万,戴英接收了一万多。北欧几个比较发达的国家也通过配额制少量接收。

总的来说,眼下依旧在南洋几个国家滞留的难民,基本都是被美西方国家挑剩下的,没文化、没技能,没人愿意接收的“三无”人员。

不全是坏处,没有出挑的人物,意味着好管理。也不用给什么薪资待遇,管饭就行。

眼下南洋地区的粮价不算高,弄个几千人养起来压力不大。甚至可以开点稻田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

真正的难点是,怎样让沙巴州愿意接收。

沙巴州在马来联邦内属于比较特别的存在。

63年以 “邦” 的身份加入联邦,享有与马来亚联合邦平等的法律地位。在移民、教育、资源收益、棕窖等领域享有高度自治权。

74年是联邦以立法形式将石油资源收归国有,沙巴的收益分成从百分之四十被压缩至百分之五,还是以特别拨款的形式划拨。导致经济自主权被极大削弱。

76年联邦又单方面将沙巴从“邦” 降为 “州”,取消其在联邦立法中的否决权,并扩大联邦对州事务的干预权。

这一系列动作,让沙巴由原住民组成的管理集团非常不满,对抗情绪非常重。只是实力不济,没资本实质性的反抗。

眼下即便权利被极大的削弱,沙巴眼下依旧保持着很高的自治权。

比如独立移民权。

州府有权决定放哪些人入境,可以颁发居留证,还有公民权的最终审核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新书推荐: SSSSSSSSSS级狂龙出狱别洗了,都说你是社会大哥山村风流狂医权斗江湖路重生之得意人生别又缘双穿:开局面包换女仆你们刷怪啊,刷我干嘛!玩个狼人杀,怎么成救世主了?官道崎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