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排行 记录
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第654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654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2 / 2)

上一页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官道桃花缘太古神王他的羽毛使用法温柔潮汐[先婚后爱]我的极品老婆女政府办主任我哭了,我装的[电竞]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真少爷靠玄学在娱乐圈爆红修真界幼崽求生指南

这首诗‘写’完之后,刘禅不仅下令宫中的内侍宣传,让内阁官员们点评。

同时立刻要求加印在邸报上发行出去,让尽可能更多的人都知道咱们的大文豪皇帝陛下又又又有新诗出世了。

还有东厂的人在民间做托,专门引导大街小巷的人聊天的话题到这首诗上面来。

几乎是一天之内,这首诗便已经风靡京师,乃至于有人编成童谣,让小孩子传唱。

能参加科举考试的都是能识文断字的人才,而且这首诗很浅白,他们当然能看明白这首诗的意思。

而底下看不懂的平民百姓,被有心人一传一解释,也能明白。

这句话显然表达了皇帝陛下对于此次科举给予的厚望,对这些考生们给予的厚望。

但同时,一些思绪比较活跃的人也开始紧张了。

实际上,不只黄权、诸葛亮感到长江后浪推前浪,并对子孙的教育有了紧迫感。

其实大部分官僚士大夫和朝廷勋贵们,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危机感。

实际上,科举制度允许不问出身,社会上下各阶级同台竞技的取士模式。

对于这些经历过或者知道传统上流社会运转模式的大多数官员来说,科举就显得刘禅不怎么地道了。

明明他们身居高位,他们的子孙便可以因着血缘关系轻易入仕为官。

运气好出来一两个人才,不仅可以稳住家族富贵,甚至可能带着家族更上一层楼。

即便运气不好,生下来的三五个儿子全都是废材,也能察举入仕,占据一方官职维持家势不衰。

然而,若是走科举取士,那就是在硬逼着他们强迫自己的家族子侄们读书学习、练武不停。

而且,即便学习刻苦认真,能否考中也是未知,还要看同期的竞争者有何种发挥。

就像陛下说的那句‘不拘一格降人才’,他要的真人才,如果勋贵子弟不是人才,他恐怕真的会弃之如敝履。

万一自家碰上滩烂泥糊不上墙的子孙,那就完了,真成不孝子孙了。

当不了官,家族荣华富贵便会迅速衰败,眼瞅着五世甚至三世就能折损掉。

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发现了,科举制对察举制的内部存在着颠覆性机制。

如果皇帝习惯了科举,并且真的通过科举选拔了一大批人才进入朝堂。

那将来万一决定宣布废除察举,而用科举……

嘶,不对,以陛下一步三算的性子,恐怕他现在就已经这样计划着了。

最为熟悉刘禅的那批人,比如法正、诸葛亮、杨洪、黄权、伊籍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这种可能性。

可是皇帝现在依旧是蹭蹭不进去,他们便是提前预知皇帝要‘犯罪’,也没有任何办法。

就像在法律上,判刑必须在有真实行动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就算所有人都知道一个人很大概率会犯罪的,但只要对方没有采取犯罪行动,那他就是无罪的。

当今陛下实在是太懂先胜于未胜的兵法之道了,他们纷纷表示佩服。

至于想办法提前布局以应对皇帝可能废除察举制的犯罪。

至少这些熟悉刘禅身居高位,家中子弟接连入仕不必发愁的既得利益者们,是不会当这个急先锋的。

上一页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镇国世子爷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极品五世子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大秦:开局扶苏被贬,忽悠他造反家父是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