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都有啥。
赵爷说的东西,一个比一个判的年头长,编钟、大鼎之类的物件都说出来了。
如果赵爷说的是真的,那我们也不用找滇王墓了,以他的资本,滇王已经不够形容了,得是西南王,我们等他死了挖他的墓就行了。
我觉得我长大了,要是放在以前,我非得刨根问底,但现在的酒桌上,许某人只会阿谀奉承。
李宜海为了鬼王的故事,赵爷明天让赵猛带我们去个地方,如果不去过去看一眼,我们是不会相信那个故事的。
赵爷如此说,我们也不好说什么,我不知道赵爷的底细,但看李宜海的样子,应该很尊敬他。
次日一大早,赵猛叫我们起来,说换好登山的装备,一去一回得走一天山路。
赵猛这个人不善于言辞,要不是长得黑,我都能把他认成赵悟空,感觉两个人性格差不多,上山的路上,我起了好几个话头,但都是三两句就结束。
走了半日,我们来到了一座不怎么高的山,不知道为什么,一到山的附近,我就有一种压抑的感觉。
沿着山路往上走了一段荒地,眼前出现了一条石板拼接的小路,路两边都是石头做成的桅杆,造型很奇怪,分布的也不对称。
先说一下石桅杆。
石桅杆也称官领子,在清代,石桅杆是身份的象征,一般考中了进士才能在家门口立石桅杆。
石桅杆的高度和粗细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尺寸,一般高度两三米,直径二十公分左右。
石桅杆主要由一根圆柱形的石柱和一个四方斗组成,斗上宽下窄,类似古时候的米斗。
石头套在石柱上,斗内是空的,里面会放一些东西,不同地方,习俗不一样,有的放五谷,有的放瓦片。
听说是古代中了进士都可以立,后来渐渐演变成参拜的东西,或求佛、或求健康、仕途等等,都可以立石桅杆。
赵猛带我们来的这个山头,石桅杆遍布,石板路两边间隔一两米一个,当然,不是对称的,有的是聚在一起,有的地方又空了很多。
再往里面走,石桅杆更密集,堪比石林,有的上面系着红布,有的上面放着古代的瓦片。
局部的石桅杆已经倒了,横七竖八地躺在地面上。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这些石桅杆很压抑,尤其是上面有奇怪的瓦片,我总觉得石斗里面装的是人头。
赵猛突然停住了脚步,他道:“石桅杆一般立在祠堂或者坟前,如果家里生了男丁,或者求男丁,人们会在斗里放一片瓦,取义添砖加瓦。”
李宜海点头道:“看样子,这有古墓呀。”
“没有古墓,这是个古代的祭祀场所,我爷爷以前挖过了。”
四驴子道:“这玩意有点像蜀山剑冢呀,我真想拔出来一把。”
“嘘,不要说大不敬的话,这地方很灵。”
我不解问:“猛哥,咱过来看啥呀?”
“你们找古代民族的东西,我带你们看看。”
“看样子是清朝的,最多也就是明朝,我们想找唐朝的。”
“一样的,我爷爷说石桅杆就是古代少数民族发明的,他们每年在这立一个石桅杆,举行盛大的祭祀。”
我看像赵悟空,想让他记清楚这的特征,赵悟空呵呵道:“爹,别难为我了,这毫无章法呀。”
这句爹叫得我很惊喜,讲真,这孩子挺懂事的,知道早晚要改口。
我觉得赵猛不会平白无故带我们看石桅杆,于是我试探道:“看的差不多了,还去别的地方吗?”
“你们知道石桅杆吗?”
这题我会,我详详细细说了一遍,我担心不懂的话,会对赵猛看不起。
等我说完了一通,赵猛摇头道:“你说的是外面的石桅杆,和我们这的不一样,刚才驴哥说得对了,这里的石桅杆是一把剑,扎在山上的一把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啊?啥意思?”
“这座山下面有东西。”
我更懵了,四驴子得意地哼唱:“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赵猛解释道:“我爷爷说先带你们看看,要不然,你们不会信他说的故事。”
“看,看什么?”
“看看石桅杆的布局,正常的桅杆,不会立在这里,也不会这么杂乱无章,对吧,你说的鬼主我没听过,但我听说过鬼王,这座山下面就是鬼王,在古代,各个部落在特定的时间会来着举行斩杀鬼王的仪式。”
什么玩意?
跳大神呀?
不过话说回来,这时石桅杆确实诡异,布局凌乱,粗细不均,高度不一,样式各异。
我感觉像是这座山有什么说道,然后有世人来这树立石桅杆祈福。
看红布条的风化程度,感觉近期还有人过来参拜过。
我仔细看了一下是桅杆,有的斗上还刻着字,比如佛佑、高升之类的,看文字样子,应该是民国时期的。
李宜海问:“猛子,这么多桅杆,咋可能没墓呢?”
“师父,我爷爷说的有点乱,我嘴笨,学不好,等咱回去了,让我爷爷给你们讲。”
我总觉得赵猛的表达能力好像差点意思。
回去的路上,我故意走在身后,在李宜海身边小声道:“是猛哥给你打电话吗?”
“不是,我另一个徒弟,两个人唠嗑时,聊过这个,另一个徒弟才让我来赵猛这,咋地了?”
“赵爷是干啥的,真挖过三星堆呀?”
“我也不知道呀,我也没接触过,原来赵猛也没提过。”
在李宜海那没问出准确的答案,我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去听赵爷讲故事。
因为我不确定赵爷的身份,就像别人和我说一句话,我可能不会听,但要是黄老板说的,那直接奉为劝世良言。
所以,了解对方的底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