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排行 记录
首页 > 玄幻小说 > 小知县 >第146章

第146章(1 / 2)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他的羽毛使用法凶祟经常死老公的都知道纵火离婚以后(高干)温柔潮汐[先婚后爱]全息模拟犯罪直播,我只演一次乌鸦折叠狂野寡妇,在线发癫穿越考科举

苏杭稻子一亩产七百斤。

消息一出, 世人震惊。

从前朝到现在,什么时候见过一亩地七百斤的产量。

纵然是那些青菜的产量, 也要一茬一茬收获, 更要辅佐肥料才能有。

如今主粮七百斤,纵然话本里神仙降临的产量,也不敢这么写。

消息传到汴京, 汴京再派人去查。

查来查去,足以在今年冬祭之时告祭祖先天地了。

翻过年才十八的小皇帝徐九祥,带着大学士, 学士们郑重祭拜。

告诉他父皇今年的产量。

告诉父皇今年良种更多,可以让天下大半百姓都种上良种。

而各地的种子研发还在继续。

满朝都尝到这个甜头, 又怎么会放弃呢。

其中纪炀的功劳自不用讲。

从一开始, 就是他的提议, 甚至贯穿先皇乃至当今圣上在任的时间。

徐九祥向他父皇说的不止这些。

更有七百斤产量一出, 那些藏着自家田地不让清算的人户, 纷纷冒头。

之前不算清算,那是因为他们觉得两种产量四五百斤, 他们大不了多种几亩地。

可如今呢?

普通种子一亩地三百斤已经算高产。

良种一亩地七百斤才算高产。

其中差距之大, 已经足够许多人户计算清楚。

当然, 他们也不会直接把隐田拿出来, 而是偷偷分给下面佃户,最好能收取少量钱财,算是“弥补”损失。

有些地方纪炀照顾到位, 让佃户们不要给钱,就是强行要地, 这地本就是他们的。

有些地方没顾及到的, 也能以远远低于市场价的钱数拿到土地。

不管怎么说, 对许多无地百姓来说,都是天上掉馅饼。

但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只是把他们以前亏欠的稍稍补回来。

而各地官府见朝中局势,立刻去这些农户家中造册,让这些原本藏匿在大户手中,不登在官府账册的土地重新记到名录上。

赶在年前这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都在进行。

因为这些人户明白,只有尽早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在来年的良种司运送种子时,拿到想有的东西。

一亩地产七百斤的良种。

足以让他们心神荡漾,这些人精于计算,又怎么会不懂。

再说,朝中的局势,他们多半也看得明白。

如果负隅抵抗。

只怕落不了好下场,那些被良种司林启,叶锡元收拾的人户,只怕缓不过来了。

有纪炀在汴京给他们兜底,他们是什么都不怕的。

这场没有硝烟的改革震惊当代许多隐士大家。

这些是真正的名士,真正的清流。

竟然有个久居乡野的书画大家,画了幅田野飘香的分地图出来。

那画上正是当地豪强低声下气要低价卖土地给手下佃户,那些佃户有的不敢相信,有的欣喜若狂。

如果再往佃户绵延的田地后方看,一些低调的官员正在策马奔来,他们不像普通画卷上,有着官员丑恶嘴脸,这些人个个年轻奋进,手里提着清点田地的账册过来。

而那些豪强中似乎有人看到他们,面容惊恐,竟有些落荒而逃的意味。

这位书画大家总是行走在乡野之间,这幅画卷动静相宜,生动活泼,上面人物虽多却不杂乱,豪强的滑稽,农夫的朴实,孩童的懵懂,青年官吏的朝气,皆映在纸上。

大家原本是不喜朝堂的,在好友劝说下,竟把这幅宁明庄分地图送到汴京。

这会被徐九祥挂在太庙当中。

饱读诗书的隐士大家们还说,每每新朝建立,才会抑豪强,分土地。

而承平国已经两三百年,却能壮士断腕,自己进行改革,而且还改成了,实乃奇观。

更有大家断言,这件事做成,承平国少说也能续两百年的命。

这话说的,其实不太妥当。

哪个人夸朝廷,不会夸千秋万代的,唯独这位夸续了两百年,而且言语之间,还觉得再续两百年已经不错了。

话传到汴京,纪炀却托人问:“若想再续,可有他法。”

本以为会兴师问罪,没想到皇上也问:“若想国富民强,可有良策。”

一个是朝中重臣,一个是国之帝王。

非但没问罪,而是认真询问意见,这位大家深受感动,竟然出仕了。

此时也在冬祭队伍当中。

这家人看到韩家人的时候,简直亲如兄弟,更是放荡不羁,连官服都懒得穿。

徐九祥比之先皇更要宽和,也不恼。

韩潇看着,只觉得徐九祥已经有了纪炀身上那不骄不躁,不急不恼的三分。

隐士大家主动出仕,这件事也让承平国上下再次振奋。

一切的源头,都在那颗种子。

那颗小小的,却有无限生命力的种子。

这不是纪炀头一次来冬祭,也不是头一次站这么近,但少有的,觉得这些事确实可以拿来夸耀。

一亩地七百斤的粮食。

纵然是他,也忍不住真心笑一笑。

更不用说连带的清查土地。

等到年后收收尾,他从在潞州扶江县做的事,也就的推到全国了。

让无立锥之地的百姓有自己的土地。

让从事劳动的百姓种自己的粮食。

这是世上最朴素,最简单的道理,也是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终于办成的。

冬祭回来,满朝文武都倍感轻松。

他们家也有地啊,自然高兴啊。

不过以后那良种司,只怕会永远火热,这次不再是惧怕他们的权势,而是看着他们,就跟看见神仙一样。

谁知道以后的种子还能有多高产呢!

就连灌江府送来今年的关市税,大家都觉得应该先给良种司一些。

特别是育种部门的银钱肯定要多。

这种投入跟回报,那是看得见的!

至于纪炀?

满朝文武,朝野上下,谁有谁不服吗。

他愿意做的事,永远都能成功。

纪炀那点点自傲在冬祭的时候已经消磨完了,笑着对大家道:“以后日子还长,别看马上要过年。年后事情还多着呢。”

承平国土地最后的清查汇总,各地因为土地产生的种种纠纷。

以及暗中查访到的贪官污吏,豪强乡绅,全都要一一查问。

再有良种的大面积铺设,南面是稻子,北面是麦子,还有一些黄豆的推广,以及工部农具的事。

觉得够朝野上下忙到脚不沾地。

众人一听纪炀这话,下意识退后。

行了行了。

从你们翰林五斗院学到一句话。

叫什么卷王,什么卷生卷死,说的就是你!

但这次的忙碌,让大家都觉得值得。

又过一年,好像越来越有盼头了?

冬祭过后,便快到十二月份。

今年的腊月过得热闹,在皇后鼓励下,汴京大户皆出来周济群人,主要是汴京周边的庄户们,也要过个好冬天。

今年总觉得有些不同。

等纪炀给闺女带上斗篷,小晴林偷偷给拨开,再给穿上的时候。

纪炀眼神微眯看向闺女。

林婉芸回来刚看到他们父女俩对视,开口道:“虽说到了腊月,但天不冷,她又穿着外祖给添置的皮绒衣,肯定嫌披风热。”

小晴林机灵着呢,冷热都知道。

这会见娘亲说话,明显有了底气:“热!”

纪炀这才把斗篷给去掉,不过看看外面。

今年冬天,好像确实很暖和,平时不是他管账,家里今年的炭火用得少,他也没注意。

这会被婉芸点出来才想到这件事。

但冬天暖和,并非好事。

他好歹也跟着农人们建起良种司的,上辈子更是有农业知识丰富的奶奶。

若遇暖冬,对农业来说并非好事。

俗话说十月初一晴,割麦喂黄牛。

这个十月初一自然是农历,意思是这个时间天气如果暖和的话,那就是暖冬。

冬日里若是暖和,那泥土里的害虫便会大量繁殖。

从而形成严重的病虫害。

如今良种是研究出来,跟更适宜的农药还在研究,甚至在跟益宁府的知府指挥使他们联合在研究。

可如果真的形成病虫害,又或者是蝗灾,就不是人力所能避免的了。

便是放到现代,这种病害的预防都很重要。

不只是病虫害,冬天暖和,那农作物就会提前生长,甚至在冬天抽穗,那来年的产量根本没办法保证。

再者下雪少的话,雪无法在田地形成保温层,保护下面的根苗,农作物反而会被冻死。

总之一句话。

暖冬。

并非好事。

纪炀的担忧不无道理。

司天监也在讲近来天气异常,到了腊月才下了两场雪,每一次都连地面都没覆盖。

不仅如此,天气也格外暖和。

这都不是正常现象。

按照过往记载来看,十分有可能发生蝗虫灾害。

一旦发生,必然民不聊生,尸横遍野。

历史上记载的哪一次蝗灾,不是伴随着时局动荡,伴随着万里麦田颗粒无收,到时候饥荒必然产生。

徐九祥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他倒是知道父皇还没登基时,中原便发生过这样的事。

徐九祥让人找出那年的卷宗同纪炀一起看。

也是暖冬。

也是病虫害激增,蝗虫趁着天气合适偷偷繁殖,在豫州横行无忌,原本的沃野千里全都颗粒无收。

而平原又没有山脉阻挡,只能眼睁睁看着黑压压的蝗虫飞过。

那一年,中原各地死了几万人,更有趁机起兵造反。

当时的皇上,自然是先皇的父亲。

那位治下无方,底下贪官污吏无数,又借着赈灾的名义中饱私囊,看着十万百姓受灾。

之后没几年,这位便病故,换了先皇登基。

那几年的时候,承平国义军四起,各处藩王也蠢蠢欲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山野小仙医我来听你的演唱会人间绝色反派爹太夫人的荣华富贵既钟情灵犀被献上的美人自甘上流闻妻有两意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