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排行 记录
首页 > 历史军事 >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第702章 大宋铁骑兵临城下

第702章 大宋铁骑兵临城下(1 / 2)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官道桃花缘太古神王温柔潮汐[先婚后爱]我的极品老婆他的羽毛使用法女政府办主任我哭了,我装的[电竞]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真少爷靠玄学在娱乐圈爆红天医凤九

这些大越国子民生活在边境,之前就对大宋比他们好上几倍的生活充满了羡慕,如今归于大宋,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十分乐意,很有期盼的。

在这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偷渡逃到大宋,在大宋嫁人或者打工挣钱,所以都知道大宋生活远比大越国要好。

现在有了名正言顺归属大宋,成为大宋子民,享受幸福生活的好机会,又怎么会拒绝?

百姓思想很简单,谁对他好他就拥戴谁,至于谁当皇帝,反正不是他,他当然拥戴对他们好的皇帝。

而大越国的皇帝比起大宋国的皇帝那差远了,至少大宋国的皇帝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能善待他们,交战的时候甚至没有对他们动刀兵。

这样的王师如果不顺从,不去过好日子,岂不是要后悔吗?

吴敏的一系列安抚举措跟皇帝之前的构思是有些不一样的,因为皇帝赵桓当初的构思是整体搬迁,将所有的村民都搬到内地,再把内地的百姓搬到边境来。

但是经过吴敏实地调查之后,他发现这个措施实行起来难度比较大。

主要是大越国的条件太艰苦,只怕没有人愿意来。在大宋日子多好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肯定的。

让过惯了好日子的人跑到条件差很多的大越国,那难度可想而知,还不如让大越国的人到大宋去打工挣钱,并且鼓励他们搬迁。

至于大越国将来人口和发展,只要大越国的生活好过了,日子跟大宋内陆差不多了,自然就会有人愿意来了。

而且还可以通过其他地方移民,比如从大和国等地征农夫过来耕种,扎根大越国等方式来解决。

吴敏来不及禀报皇帝他的想法,便直接先付诸实施了,毕竟这个不算违背圣旨。

他的安抚举措推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效果明显,皇帝赵桓的旨意下来了,高度赞扬了吴敏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对他因地制宜的处理搬迁事宜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嘉奖了吴敏。

通农州愿意去挣钱的年轻女子大都应招去当英雄母亲了,还有一部分去女子农垦兵团从事土豆、红薯、玉米种植,都能挣大钱。

而年轻男子则去开荒种地,或者报名远赴重洋到菲律宾,南洋去开垦海外疆土,到那些地方去挣的钱更多。

大宋的邮政已经得到快速发展,在海外挣的钱也能够顺利的寄回国土。

能把挣到的钱寄回家便是巨大的号召力,让那些还在犹豫观望的人家迅速作出决定,更多的年轻子女都出去挣钱去了。

……

时间倒回到二月初。

太傅阮公平率军前去增援通农州。

大军前进到半路,就得知大宋军队已经夺取了通农州,他焦急之下,仍然下令急行军赶赴通农州。

来到通农州,迎头便遇到了张俊严阵以待的大军。

阮公平这才发现他的判断有多么可笑,他以为打进大越国来的不过是边境那些新兵蛋子,没有经过沙场的,肯定在战场上一触即溃。

却没想到打头阵的是久经沙场的华北战区的二万精兵,又是由张俊和戚芳这两位大将率领,打前锋的就是戚方。

而随后的四万虽然的确是南边的新兵营的新兵蛋子,但这些新兵作战能力丝毫不差,根本不存在一触即溃的问题,反倒是敢杀敢冲。

而且,这些人熟悉丛林,擅长丛林作战,由此一来,老兵带新兵,新兵又熟悉丛林作战,使得这一仗很快便出现了一边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镇国世子爷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极品五世子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大秦:开局扶苏被贬,忽悠他造反家父是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