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四月底,国内VCD市场如火山般爆发,销售情况非常明朗。
国人积蓄已久的消费热情猛然爆发,连央视都将其视作现象级社会新闻,想搞个追踪报道,弄清楚‘圣光’是如何创造又一个奇迹。
数个节目组奔赴各地,其中之一前往在昆明的‘圣光视听设备厂’,拍一拍周青峰口中神乎其神的供应链管理是怎么回事?
在巫家坝机场刚刚下飞机,节目组就感受到一番不同。几架图-154改装的货机在机场卸货,几十个大集装箱正等待吊装到卡车上。
为表示对央视的足够注重,市里派了专人前来迎接,顺便解说了记者看到的情况,“那是一条彩电生产线,是其他省在好多年前从日本进口的。”
机场不时有飞机起降,声音刺耳。记者握着话筒大声询问:“昆明又要上彩电生产线了?”
“是啊。‘圣光’的周总说要发展综合性的电子产业,光靠一个VCD产品线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家电产品来填充。
现实也证明周总的判断是对的。VCD现在上了三条生产线,日产量达到五千,月产量十五万台。虽然目前销售非常火爆,但还不够。”
“十五万台还不够?”央视派来的记者是个女同志,对制造业和生产毫无概念。她惊讶于‘圣光视听’的产能,更担心……“能卖掉吗?”
市里干部被问了不知多少回这个问题,他大笑道:“我们也觉着这是个问题,可每天都有货机从昆明起飞,把VCD运到国内各大城市。
省里同样担心数据是不是错了,专门派人到外地去统计。可事实上光昆明市这个月就卖掉了五千台。其他地方的消费能力更高,真的不愁卖。
我们在西南太闭塞了,不出去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哪怕同在国内,魔都是什么情况,光看报纸是无法掌握的。”
说了产量销量,市里干部把话题回到彩电上来,“我们本来要给‘圣光’三年免税的,但‘圣光’拒绝了。他们只要了些地皮盖房子,另外还要上其他电子产品。
前些年国内花了不少外汇进口了好多彩电生产线,但基本都死掉了。‘圣光’低价买了其中一条在昆明重建,唯一的麻烦就是彩管。
咸阳有一家彩管厂,是七十年代末引进的日本技术,已经太老旧了。
我们正跟成都的院所合作攻关平面大尺寸高画质彩管,预计两年内突破关键技术,完成工业化量产,届时肯定能像VCD一样在全国大卖。
现在省里对‘圣光’是真的很有信心,按周总的建议互派干部,相互学习。大家都是被逼着进步,否则就被淘汰。”
来接机的干部也算是被逼进步的一员,可谓是深有感触。
国内彩管在很长时间内也是全靠进口,所以八十年代搞了一堆彩电生产线全死了,浪费了好多外汇。
等到国内突破彩管技术则已经太迟,CRT电视都要被淘汰,大家改用液晶。幸好我们液晶逆袭赶上,没有继续交学费。
‘圣光’目前正在国内搞几个专项攻关。彩管,压缩机,步进电机,机床数控,先进材料,这些都在花钱硬砸。钱就来自像VCD和免维护电池之类的‘现金’项目。
乘车进市,路过郊区。
干部指着正在平整的土地,“这边要建电子工业园,把工厂从市里搬出来。像模具,注塑,喷油,总之跟家电相关的行业这边都要完成配套。”
节目组特意要去停车拍摄,女记者又生出个疑问,“现在沿海地区的电子产业发展很快,你们在内陆交通不方便,将来怎么竞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