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启者吴帅:
吾乃大顺军李自敬也,听闻吴大帅欲行大事,自敬闻之甚惊,吾兄闯王李自成死于贼手,几月以来吾夜不能寐,日日思量为兄报仇,吾手下有精兵十五万,皆是勇猛之士,如若吴帅不嫌,吾当助大帅一臂之力,只待得事成之后,吴帅荣登九五,能乞怜吾之辛劳,封吾为西王,吾愿为大帅永守西北边疆……
落款大顺王李自敬。
山海关内议事厅,吴三桂正襟危坐于中堂,手中执着游击将军呈上的信函。
吴三桂三十出头,身姿魁梧,横眉剑目,颌下无须,腰间挂着利剑,看完信眉头微皱把信交给身边的副总兵谭洪。
谭洪乃吴三桂心腹大将,看完信先是一愣,接着又把信递给了下手的参将吴之茂。
“大帅,会不会有诈?”谭洪皱着眉头狐疑道。
“涪仁,不是跟你说了未成事之前,要喊本官的官职,不得乱语!”
吴三桂并未回复谭洪疑问,反倒是纠正了一下手下的恭维。
“是下官心急了,下官知错,大人,微臣觉得这信可疑啊!”
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谭洪对当下大明疆域内的各个势力都有所了解,在他看来大顺军如果真有精兵十五万,那岂不是比他边军还多出一倍?
既然你有那么多精兵,干嘛还来向俺们投诚?京城守卫空虚,直接去攻略京城不就行了?
谭洪是个急性子,心里有什么就直接说出来。
“非也,非也,谭大人,且不说他大顺到底有没有十五万士兵,但说是精兵实在是有辱这个词了,顶多是十几万农夫吧!”
参将吴之茂捋了捋胡须,面露轻蔑的道,在边军里吴之茂年纪稍长,一直以儒将自居。
“辅泽说的有理,依本官看,那李自敬定是内部出了问题,前些时日明廷宣旨免了北方诸省的赋税,百姓思安,自不肯再跟着他干那掉脑袋的事情,想来是自觉坐吃山空,想要博上一博?”
吴三桂左手持盏托,右手执茶盖拨了拨茶叶,喝了一口说道。
“大人言之有理,下官听闻此人胆小如鼠,李自成死后,他明明手握大军,却慌了手脚不敢继续攻城,如丧家之犬般回了陕北老家!
此信粗鄙,下官听闻那李自敬大字不识一个,依下官看,这信倒像是真的,只不过大人可万不能听信他真的有十五万精兵,在下看来顶多十万!
且战力如果有朝廷的卫所兵般,已经是烧了高香,成不了大器!”
听完下属的分析,吴三桂心中也有了定意,就算是十万扛着战刀的平头百姓,也够朝廷吃一壶了,至于事成之后嘛。
看你李自敬能否活到那时候喽?
原本他与满清的定国大将军多铎商议的三日后大开山海关,两路并进,清军攻京城,而他则过大名府、经潞安府、直奔湖广,攻打南京,最后双方南北划江为界。
现在天降十万农民军,这简直就时搅屎棍呀!来多少收多少,他漫天要价,我还不会就地还钱吗?
“请贵使入城吧,记得禁止携带武器!”吴三桂打定了主意,便指示传令兵通传。
山海关下,刘鸿渐足足等了半个时辰,身后是牛壮、常钰、以及新任的盾剑百户王进泽、李百达。
牛大棒槌早就有些不耐的嘟囔起来,被刘鸿渐瞪了一眼才安静下来。
“大人,你说吴三桂会上钩吗?”此次行动只有五人,面对的是山海关的骄兵悍将,未曾经历如此大阵仗的常钰有些紧张,没话找话的问道。
“老常看你那点出息,俺家大人的诡计何时失过手?”为了掩饰自己的不安,牛大棒槌顺带着恭维了一下刘鸿渐,不料用词不当又吃了刘鸿渐一记白眼。
“都放松点,就当来山海关观光旅游了,一会入城你们尽可以装作什么都不懂的样子,让吴三桂轻视我们!”
刘鸿渐嘱咐道。
由于知道李自敬大字不识,而刘鸿渐的文言文也是稀烂,给吴三桂的信是刘鸿渐口述,平头哥阎应元代笔写的。
陈明遇精通篆刻,落款的大顺印玺也是陈明遇匆忙间整出来的,反正量他吴三桂也没见过,再说了本来就是出其不意,想来吴三桂就算怀疑也找不到什么破绽。
正思索间,城上有了动静,刚才的游击看了一眼下方的几人,示意几人可进城,但不准携带兵器。
早就得了刘鸿渐命令的四人也乖乖的把兵器交给了守城的军士,之前几人也料到就算能入了城也必是会被夺去兵器,还在商议如何搞到武器。
结果却被刘鸿渐直接一句‘山人自有妙计’略过这一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