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雨霏说完后, 屋里诡异地沉寂了瞬息。随即,赵承钧若无其事收回视线,唐师师放下橙子, 给卢雨霏福身:“世子妃安。”
卢雨霏避开, 回了半礼:“唐姑娘。”
卢雨霏给唐师师回礼,完全是看在赵承钧的面子上。她这个礼并不上心, 眼神中隐隐有审视。
卢雨霏发现,她可能小看了唐师师, 也高看靖王了。男人的追求说来说去就那么点儿, 权力, 财富,和美人。讫古至今, 无一例外。
可以没有前两个, 但是一定有最后一个。
卢雨霏说不失望是假的, 原来,她敬若神明、视若依仗的靖王,也难逃男人的俗气。卢雨霏倒不觉得唐师师能成气候, 一个花瓶美人罢了, 靖王图颜色,新鲜几日而已,时间一长自然会被处理掉。
卢雨霏只是无法面对这个事实, 她本以为, 靖王和普通男人不一样。他欣赏的一定是更高级的才华美,比如奚云初那样。
结果……
室内安静片刻, 卢雨霏从恍惚中缓过神来,赶紧给赵承钧行礼:“儿媳参见父亲,给父亲请安。”
卢雨霏恭恭敬敬给赵承钧请安, 说完后,半蹲着身体等着赵承钧回话。然而,赵承钧看起来似乎压根没注意她,他单臂撑在扶椅上,默默看着另一边。
唐师师橙子剥了一半,她不好放下,只能继续剥完。只可惜最后一下没掌握好力气,手上溅了许多汁液,唐师师将橙瓣放下后,举着手,有些无所适从。
赵承钧暗暗皱眉,怎么这样毛手毛脚的?
赵承钧取了方帕子,止住了唐师师乱窜的动作,递给她道:“先把手擦干净。”
唐师师自然接过,她擦了两根手指,忽然意识到:“王爷,这是您的帕子?”
“嗯。”赵承钧随意应了一声,他见唐师师始终擦不到点上,忍无可忍,牵过她的手道,“仔细些,这里还有。”
卢雨霏依然维持着请安的动作,她笑容越来越僵硬,有点进退两难。
幸好出嫁前娘家狠心管教过卢雨霏礼仪,卢雨霏如今保持着半蹲的动作也不算难。她站立不安地等了一会,终于等到赵承钧和唐师师说完话,她赶紧抬高声音,又说了一遍:“儿媳给父亲请安。”
赵承钧心道,终于见到比唐师师还没有眼力劲儿的人了。赵承钧将帕子放到桌子上,淡淡说:“起吧。”
赵承钧免礼后,卢雨霏没有起身,而是顺势跪下,高抬起手肃拜:“儿媳不孝,请父亲恕罪。”
赵承钧已经知道她要说什么了,颇有些头疼。赵承钧最讨厌麻烦,明明他已经示意的那么明显,可卢雨霏还是纠缠不休。
卢雨霏跪着,看不到赵承钧真实神色,唐师师站在一边,已经看到赵承钧脸色变冷。唐师师悄悄瞥了卢雨霏一眼,在心里为她叹气。
赵承钧的声音一如往常,听不出任何变化:“不孝是重罪,不可妄言。到底怎么了?”
“儿媳不配当世子正妃。”卢雨霏说着哭起来,头低得更深,“请父亲为儿媳做主。”
说完后卢雨霏也不提怎么了,低头吧嗒吧嗒哭。赵承钧一听到哭就头疼,是真的头疼,他听不得吵,连晚上的风声都无法忍耐,更别说女子呜咽的哭声。
赵承钧按住眉心,唐师师看到赵承钧脸色不对,赶紧对卢雨霏说:“世子妃,大清早哭哭啼啼的不好。有话好好说,你得先把事情说清楚了,王爷才能为你做主啊。”
唐师师说着,赶紧示意两旁的侍从:“将世子妃扶起来。”
卢雨霏抽噎着站起来,终于肯说来意了:“一大早来叨扰父亲,实在是儿媳不孝。可是除此之外,儿媳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卢雨霏说着委屈地提到赵子询不尊重礼法,十五这天让她独守空房的事。唐师师尴尬,她虽然明白男女那回事,可毕竟是个未婚姑娘,她听这种事情不太好吧?
唐师师借口去外面端茶,悄悄地出去了。
赵承钧独自留在次间,再次头疼地按眉心。他深刻地感觉到,他必须得有个王妃了。儿子晚上不留在儿媳屋里睡觉而去妾室屋里这种事情,说给他听,叫怎么回事?
唐师师在外面磨蹭了一会,忖度卢雨霏哭完了,才端着盏安神的茶回来。唐师师进去时,卢雨霏正在拭泪,虽然眼睛还是红的,但好歹不再哭了。
唐师师将茶放在赵承钧手边,说:“王爷,安神的茶。”
赵承钧有些意外,他以为唐师师纯粹出去避难了,没想到,竟还记着他头疼。赵承钧接过茶,指尖隐约触到了唐师师手指,颅内闷闷的钝意仿佛一下子消散了。
赵承钧全部的感官都被那股若有若无的橙子味吸引走,她手上还带着贡橙的味道,看来今年的贡品成色不错,隔着这么远都能闻到甜味。
被这件事一打岔,赵承钧注意力转移,连着对卢雨霏的忍耐也提高许多。赵承钧口吻淡淡,说:“赵子询此事做的不妥,我会另外敲打他。你安心做你的世子妃就是了,不配、下堂这等话不许再提。只要你不犯错,你就是靖王府唯一的世子妃。”
卢雨霏长长松了一口气,有靖王这句话在,她的地位就稳住了。卢雨霏见好就收,站在一边默默用帕子拭泪。
安静中,门外通报的声音格外明显:“世子到。”
卢雨霏和唐师师都敛容,对门口行礼。赵子询进屋,被这种三堂会审一般的气氛镇了一下,他眼睛飞速从屋内扫过,自然没错过卢雨霏微红的眼角。
赵子询装作没看到,恭顺地对着赵承钧行礼:“儿臣请父亲安。”
“嗯。”赵承钧淡淡应了一声,随意道,“近日功课如何?”
“回父亲的话,儿臣已看完了选论,正在读衍义。”
赵承钧说:“这是外面考功名的人给你推荐的吧?朝廷这几本官修照搬前朝,编者不用心,学者也胡乱记诵,没什么可取之处。你虽然学习明经策论,但你的身份和那些科举考子不同,不能学八股学傻了。衍义不必背了,真想学时务才干,不如读名臣奏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